安全農業

洋桔梗粉蝨及薊馬整合防治技術之建立

  洋桔梗 (Eustoma grandiflorum Shinn) 為台灣重要外銷切花,但銷日有害生物被檢出率高達3成。為降低小黃薊馬對植株的危害率及洋桔梗出口時粉蝨被檢出率,建立小型害蟲監測技術供農友參考應用,以掌握其發生密度及適時防治。2011年調查指出設施內蟲害發生種類有銀葉粉蝨 (Bemisia argentifolii Bellows & Perring)及小黃薊馬 (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而台灣花薊馬 (Frankliniella intonsa (Trybom))及夜蛾類 (Spotoptera spp.) 僅偶爾發生。進一步,分別在彰化永靖、溪州、雲林斗南及嘉義新港等花卉產地,以黃色黏板 (高冠公司®11.5×15 cm) 監測小型害蟲。分析全年監測粉蝨之統計資料,當平均每一黏板密度為 10 隻時,精密度 0.2,估算 (Iwao’s regression) 每一設施最小樣本數為25 張黏板。針對粉蝨及薊馬進行藥劑試驗,依害蟲種類的危害程度訂定防治基準,建議當粉蝨密度達每張黏板達50隻時須進行防治,而小黃薊馬為0.5隻。綜合歸納設施洋桔梗之整合性防治技術,建議每週於植株上方逢機懸掛25張黃色黏紙監測害蟲發生,並掌握發生期配合毒效較佳之殺蟲劑適時防治粉蝨及薊馬。

單位:應用動物組

  • 小型害蟲監測技術
    粉蝨聚集葉背為害
    薊馬為害嫩葉
  • 小黃薊馬成蟲
最後異動時間:2014-02-17 15:16:00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