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凱米颱風強度持續增強,農業試驗所呼籲農民進行防颱準備

        根據中央氣象署預報,輕度颱風凱米持續接近台灣,未來有增強為中颱機會,預估7/24(週三)至7/25(周五)對臺灣影響最大,中部以北、東北部地區及各地山區慎防強風及豪大雨發生。由於此時正值多種蔬菜果品採收期,農試所呼籲農民進行防颱準備。

        一、水稻部分:

        (一)西部沿海晚植水稻若穀粒成熟度已經達八分熟以上,穀粒水分含量低於30度,請儘快收穫;穀粒水分含量高於30度,請勿搶收,避免烘乾時間過長與青米粒過多的現象發生。收穫後稻穀應快速進行初步乾燥,避免因堆積發生黃變劣化。

        (二)二期稻作之育苗區可加深秧田積水至秧苗高度,或佐以強固型破風設施,以減少強風吹襲傷害。

        (三)已完成插秧田區應適當灌水並完善排水設施,颱風過後立即排水,並酌施氮鉀肥。

        二、果樹部分:應加強網室,塑膠布等物件的固定與支撐,減少因豪雨風災造成損害。坡地果園需加強水土保持避免沖刷,平地果園應清除排水溝淤積防止積水。颱風豪雨過後應將破損枝條自基部剪鋸,切口並應塗刷保護藥劑,分叉或劈裂等枝條應迅速利用繩索纏繞回復固定,並加強病蟲害防治作業,亦可施用少量速溶性液體肥料,以恢復樹勢。

        (一)已屆採收期之水果[如中北部的高山水蜜桃、高接梨,南部的芒果、紅龍果、木瓜、番石榴,中部(南部)地區蓮霧、酪梨早熟品種,及東部番荔枝等]必要時應儘速採收,妥善貯藏,以減少果實損失。

        (二)正值結果期之水果(如花東的文旦柚等)應加強果園排水,架設支柱以固定植株與枝幹等,以防止落果或枝條斷裂傷害。

        三、雜糧部分:

        (一)北部及中北部地區春夏作甘藷現為生育中後期,需加強開溝及注意排水,以避免甘藷塊根受損;另中南部秋裡作甘藷部分,大部分地區尚未種植,僅少部分已種植,目前為生育初期,種苗容易受淹水損害,應維持田間排水道暢通;葉用甘藷部分,葉片受強風與浸水後之補救措施,建議受損田區先割除葉部,並施用肥料,及配合適當水分的灌溉或噴灑,可使新生嫩芽重新生長。

        (二)落花生為播種期,應維持田間排水暢通,倘田區浸水時,請儘速開溝排水,以避免發芽率下降,尚未播種農民應避免搶種。

        (三)東部屆採收的硬質玉米,現為收穫期或生育後期,若已達收穫期應該盡速收穫,未達收穫的田區要注意排水。

        四、蔬菜與瓜果類部分:已達商品價值之蔬果產品,應儘速採收,以減少損失。雨季期間採收之蔬果產品,建議貯放於通風良好或具冷藏功能之設備,可降低腐爛耗損率。尚未採收之蔬菜,可於田區覆蓋資材(如紗網),避免雨水直接衝擊葉片。此外,瓜果類栽培棚架應加強固定措施,避免因豪雨或強風侵襲而傾倒,設施栽培者可善用側捲揚以減少雨水進入設施,並於雨後儘速開啟加強通風,避免高濕度造成病害傳播。颱風危害,會造成作物機械傷害,接著高溫高濕環境易造成病害發生,應加強颱風前後病害防治。颱風過後雨水造成根系受損,烈日造成急速蒸散,植株呈現萎凋現象,應加強排水,修剪老葉與枯葉,噴灌促進根系生長物質或有益微生物。

        (一)東部地區金針正值抽花蕾期,田區周邊排水溝需保持暢通,避免積水導致落花落蕾。

        (二)南部蔬菜與瓜果亦忌淹水,除儘速整理疏濬田區周圍排灌水設施外,地勢低窪田區可備抽水機協助排水。

        (三)金針菇、杏鮑菇、白精靈菇、洋菇、鴻喜菇等空調菇場應檢測備妥備用發電系統以免突然斷電,菇場周圍水道需事先疏濬降低淹水風險,戶外堆置木屑或草料等資材應加蓋塑膠布防止沖刷。出菇中場房需留意濕度控制,適時通風除溼避免菇體上殘留長時間蒸散不去之水珠、水膜致使菇體黃變。

        五、花卉部分:

        (一)露地栽培切花及苗木,請加強固定或增設抗風網,畦面鋪設抑草蓆等防護資材減少豪雨沖蝕。

        (二)設施栽培花卉,提前檢視設施披覆完整穩固,補強受風面及破損處。

        (三)適逢採收之切花(文心蘭、萬代蘭、腎藥蘭),請加強病蟲害防治以及雨後採後處理措施,確保切花品質。

農業試驗所聯絡人:

 主任秘書謝廷芳                 電話:04-23317003

     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呂椿棠 電話:04-23317450

最後異動時間:2024-07-22 16:12:00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