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業研究

玉米、大芻草及其雜交種之分蘗性、再生能力與一些重要農藝性狀之研究

作者:謝光照、盧煌勝

摘要:

臺灣牧草生產,夏季充裕而冬季不足,如何善用種原以育成可供冬季生產之青割玉米品種,是值得研究的課題。本試驗以一年生大芻草TeA(Euchlaena Mexicana, 2n=20),多年生大芻草TeP(Zea diplorerennis, 2n=20)、玉米自交系B77(Zea mays, 2n=20)及其雜交種為材料,進行分蘗性及再生能力等農藝性狀之探討。結果顯示,在秋作環境下,TeA比TeP有較多之早期分蘗數,而在抽穗期之分蘗數則相近;主莖上著生雌穗之節數,TeA及TeP均比B77多;出土後60天之乾物重及出土後30天之作物生長速率(crop growth rate, CGR)均以TeA最大,其次為B77,最小者為TeP。B77 × TeA及B77 × TeP均比TeA或TeP具有較少之分蘗數,且主莖上著生雌穗之節數也較少:雜交種比其兩親本具有較大的乾物重及CGR。TeA × TeP之早期分蘗數及主莖節數均比親本多,且較親本晚開花及吐絲,出土後60天之乾物重及出土後30天之CGR表現則較親本差。吐絲期青割後之再生能力,親本以TeP最高,其次為TeA,B77則無再生力;雜交種再生力的表現,以TeA × TeP最好,其次為B77 × TeP,而B77 × TeA並無任何再生芽出現。

關鍵字:玉米、大芻草、再生力

最後異動時間:2023-11-21 09:53:00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