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業研究

水稻不同環境乾物質生產性狀之品種間差異

作者:蔡金川

摘要:

本試驗以稉秈稻各十五個品種為材料,分別於臺北及臺中進行兩期作之田間試驗,並於孕稉期、抽稉期、乳熟期及糊熟期取樣,測定葉片氮素濃度、葉面積及總乾物重,並求葉面積指數(LAI)、葉面積持續期(LAD)、作物生長速率(CGR)及淨同化率(NAR)。目的在瞭解水稻品種於不同期作或地區間,對於乾物質生產性狀之表現狀況,及其品種間之差異,以明瞭二期作低產的要因,所得試驗資料,俾供育種及栽培之參考。
試驗期間之氣象條件,第一期作移植期之低氣溫、低日射量至收穫期之高氣溫、高日射量,第二期作恰好相反,即由初期之高氣溫、高日射量變成末期之低氣溫及低日射量,而臺中地區兩期作之日夜溫差大於臺北地區,並且除了一期作收穫期之外,臺中地區之日射量皆高於臺北地區。
由試驗結果得知,秈稉型品種第一期作之總乾物重、LAD及CGR高於第二期作,又臺中大於臺北地區。這些乾物質生產性狀與產量呈現顯著性之正相關,並出現期作間或地區間之差異,及品種間差異大部份達1%水準的顯著性差異。
不論期作或地區皆表現高產,臺農67號、臺南5號、臺東29號、臺中秈10號及嘉農秈11號等品種,這些高產品種具有較高的總乾物重、LAD、CGR,並且乾物質生產性狀(乾物重、LAD、CGR)之期作間、地區間亦出現正的品種相關係數,這表示對不同環境有穩定性之表現,因此以總乾物重、LAD及CGR可當為育成高產品種選拔指標。

關鍵字:乾物質生產、葉面積指數、葉面積持續期、作物生長速率、淨同化率

最後異動時間:2023-11-22 08:40:00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