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業研究

苦茶籽帶殼與否及炒培處理之榨出油品質比較

作者:謝靜敏、楊正釧、陳德旭、莊曜駿、王益真、李雅琳*

摘要:

台灣特有苦茶品種Camellia tenuifolia 果實較一般大果品種C. oleifera 小,並且產量少,其壓榨油具有特殊的人體保健功效,所以成為台灣民間珍貴的食用油。苦茶籽有一層硬質種仁殼,大果種因為殼質較脆,殼與仁之間的間隙大,並且種子大小相近,所以脫殼容易,一般加工製程會經過脫殼再榨油。然而小果種的茶籽殼質韌、殼與仁之間的間隙小,並且種子大小不一,所以脫殼相對不容易,故有一部分小果種苦茶籽沒有經過脫殼就直接榨油。本研究分析小果種苦茶籽帶殼或脫殼後,再處理不同的炒培條件 (介於110–130℃ , 5–15min),分析其產油率、油脂酸價、過氧化價、煙點、油脂安定指數、酚類化合物含量及還原力。結果顯示,無殼者產率高於帶殼者13%。所有試驗的油脂酸價均 < 1.0,過氧化價 < 10.0,煙點 > 200℃,顯示均達一般壓榨油脂的食用標準。不論是否帶殼,隨著炒培條件的增強,酚類化合物含量及還原力隨之增加,並且在合宜的炒培處理條件下,油脂品質較好、儲藏安定性較佳。

關鍵字:小果種苦茶籽油、種仁殼、炒培、油脂品質、油脂氧化安定性

下載:https://scholars.tari.gov.tw/bitstream/123456789/14022/1/63-1-2.pdf下載 Pdf 檔 PDF 連結

最後異動時間:2023-06-20 15:00:00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