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業研究

生化及化學法聯檢之農藥殘留管理研究:北市模式

作者:鄭允、黃毓斌、江明耀*、侯怡亘、粘君綺

摘要:

台灣農產運銷系統自1985 年開始,採用以乙醯膽鹼酯酶檢定毒性之生化方法管制有機磷及氨基甲酸鹽類農藥殘留。至2014 年止,已輔導設置逾380 處工作站,每年檢測78 萬件以上蔬果樣本。其中,以台北市政府建構之聯檢制度最為完善,以酵素抑制率45% 為標準,超標蔬果立即停止拍賣並銷毀,同時採樣送交衛生局以化學分析法鑑定殘留農藥之種類及濃度,若違反農藥殘留容許量規定則依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規定進行處罰。本研究乃就2009–2012 年間該公司以生化法檢出554 件陽性樣本之產地資訊及衛生局之化學分析結果進行解析,結果如下:554 件超標樣本平均每件含農藥3.31 種,平均合計濃度為1.91 mg L-1,其中殺蟲劑與殺菌劑之比例為2 : 1。就有機磷及氨基甲酸鹽類農藥,合計檢出率為95.1%,平均每件樣本檢出1.4 種。此指數大於1,因毒理作用相同而有累加問題,僅依據個別藥劑之容許量判定,會低估合計之總毒性。其中,經化學分析確認超過國家容許量標準,而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者計259 件,平均每件含4.1 種農藥,合計濃度為3.2 mg L-1,所含有機磷及氨基甲酸鹽類合計達每件1.8 種,平均濃度為1.4 mg L-1。檢出殺蟲劑以有機磷最多佔47.5%,依序為合成除蟲菊精佔19.4%、氨基甲酸鹽類佔17.2%、新尼古丁佔15.9%。抗膽鹼酯農藥中檢出頻度之高低,依序為陶斯松 (53.3%)、佈飛松 (23.8%)、加保扶 (19.5%)、納乃得 (9.6%)、毆殺滅 (5.6%)、毆殺松 (5.4%)、達馬松 (4.5%)、愛殺松 (4.0%)、益滅松 (2.2%) 及加保利 (1.8%)。在500 餘處蔬果生產供貨組織中,超標及違規之前10 處供貨單位即佔生化法超標總件數之45.9%,以及違規總件數之41.7%,其中6 處位於雲林縣,均生產小葉菜類;另外3 處位在彰化縣,以生產甘藍芽、茄子及豆類為主;最後1 處在嘉義縣,亦為小葉菜類產區。其各種藥劑殘留模式與產地及菜種有相當之關係。迄今國際上蔬果農藥殘留管制仍缺乏產地源頭管理之預警系統,因本研究之四年分年資訊有重現性,若試以此等資料之分析結果發展預警系統,監控高風險產地,將有助於減少蔬果之農藥殘留。

關鍵字:農藥、殘留量、蔬果、乙醯膽鹼酯酶

下載:https://scholars.tari.gov.tw/bitstream/123456789/14066/1/64-1-6.pdf下載 Pdf 檔 PDF 連結

最後異動時間:2023-06-09 15:22:00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