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業研究

昆蟲刺探電位圖譜 (EPG):刺吸式害蟲取食行為鑑定新技術

作者:Elaine A. Backus、林柏安、張宗仁、石憲宗*

摘要:

由於無法直接觀察半翅目昆蟲特化口針在植物組織的刺探與穿刺過程,致使研究此類昆蟲的取食行為、對植物損害以及傳播植物病原的相關研究,存在極大挑戰,及至50 年前所發明昆蟲刺探電位圖譜 (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 監測儀,才克服這些研究上的障礙。如今EPG 主要以3 個方向發展半翅目害蟲整合管理 (IPM) 新策略,包括 (1) 對特定半翅目昆蟲之取食行為與造成植物傷害機制未明時,EPG 是可有效解決的工具;(2) 解決上述問題之後,EPG 可被應用於分析殺蟲劑或拒食劑對害蟲行為所造成的影響,並進一步評估其他化合物對於特定取食行為造成危害與傳病的原因;(3) EPG 能被應用於不同植物品系抗蟲程度的評估,包括基因改造表現生物殺蟲成分的作物。本回顧報告主要目的包括 (1) EPG 的原理以及歷史,特別針對第3 代AC-DC 儀器進行介紹;(2) 以蚜蟲為模式系統,作為瞭解那些波形可自EPG 獲得;(3) EPG 可應用在台灣農業的那些需求,特別是對於那些具有經濟重要性的蚜蟲。本文係首次提出3 型EPG 在蚜蟲研究概況的回顧研究報告。

† 本文為提供特定資訊所提到的商品名或商業產品,並不意味美國農業部的推薦或認可。美國農業部是平等機會的提供者與僱主。

關鍵字:昆蟲刺探電位圖譜、半翅目、取食行為

下載:https://scholars.tari.gov.tw/bitstream/123456789/14113/1/65-3-1.pdf下載 Pdf 檔 PDF 連結

最後異動時間:2021-11-23 10:12:00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