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業研究

準確偵測冬季裡作偶然存在大、小油菜雜交後代之方法

作者:杜元凱、陳涵葳、洪逸筑、林彥君、郭寶錚*

摘要:

油菜為十字花科 (Brassicaceae) 蕓苔屬 (Brassica) 作物,與大豆、花生及向日葵並列為世界重要油料作物之一。為減少除草劑使用、提升種子質量與培育雄不稔品系,已有許多透過基因改造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方式所培育出之基改油菜品系,然而基改油菜所造成之基因流佈 (gene flow) 為不可忽視之潛在問題。除可能與野生種及近緣種相互混雜,影響自然生態,亦可能使非基改作物遭受汙染,致使農民損失慘重。為有效監測基改油菜是否於田間發生非預期性混雜,需要建立一簡單、快速的雜交後代判別方式。本試驗利用「德雜油18 號」模擬基改大油菜作為父本,再以台灣冬季裡作常見的小油菜品種「農興80 天」作為母本,以人工雜交所得之後代。依據流式細胞儀結果為主,評估以外觀裂葉性狀及相關序列增幅多型性 (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 SRAP) 分子標誌判定是否為大、小油菜雜交後代之可行性,並進一步利用田間開放授粉所得之雜交後代進行驗證。結果顯示,人工雜交與開放授粉所得雜交後代之外觀形態均有偏向父本之情形,利用外觀裂葉性狀及SRAP 分子標誌進行雜交後代判斷之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及陰性預測值為100%,兩種檢定方式均能準確判別田間開放授粉所得F1 是否為雜交後代。此結果證實,利用外觀裂葉性狀及SRAP 分子標誌具相當潛力應用於監測台灣冬季裡作期間,大、小油菜間是否發生因花粉飄散導致雜交後代發生情形。

關鍵字:大油菜、小油菜、相關序列增幅多型性、裂葉性狀、種間雜交

下載:https://scholars.tari.gov.tw/bitstream/123456789/14211/1/68-1-7.pdf下載 Pdf 檔 PDF 連結

最後異動時間:2021-11-16 15:36:00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