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業研究

紅龍果花期與幼果濕腐病(病原Gilbertella persicaria)之藥劑篩選與田間防治

作者:林筑蘋、蔡志濃*、謝廷芳、安寶貞

摘要:

紅龍果濕腐病由Gilbertella persicaria 引起,可造成紅龍果 (Hylocereus spp.) 花苞與幼果腐敗,以及成熟果實在貯藏期腐爛,在台灣造成紅龍果產量巨大的損失,因此本研究目標為篩選此病害的防治藥劑。在培養基內測試27 種化學合成藥劑與10 種非化學合成藥劑對G. persicaria 孢子發芽與菌絲生長的影響,結果顯示化學合成藥劑之中,賽普護汰寧對孢子發芽與菌絲生長、扶吉胺對孢子發芽之抑制效果最佳,1 mg a.i. L-1 即有顯著效果;非化學合成藥劑中,以波爾多液 (石灰-硫酸銅合劑) 與『黑修羅』 (肉桂精油製劑) 在抑制孢子發芽與菌絲生長效果最佳,各別在1-1 式與稀釋10,000 倍時即有良好抑制效果。於紅龍果濕腐病好發季節以逢機完全區集設計進行田間防治試驗,於夏季開花期間噴布供試藥劑於白肉紅龍果 (Hylocereus undatus) 地上部。第一部田間試驗結果顯示,『黑修羅』與賽普護汰寧防治效果佳,可降低夏季紅龍果花期濕腐病,發病率分別為14.2% ± 6.2% 與14.5% ± 8.0%,與不施藥之對照組發病率24.9% ± 7.0% 有顯著差異 (P < 0.05)。第二部田間試驗結果顯示,扶吉胺亦有防治效果,發病率為11.8% ± 4.5%,與不施藥之對照組發病率18.7% ± 1.3% 有顯著差異 (P < 0.05)。由上述試驗結果顯示,賽普護汰寧、扶吉胺及『黑修羅』均具有防治紅龍果花期濕腐病的效果。

關鍵字:紅龍果花期濕腐病、藥劑防治、田間試驗

下載:https://scholars.tari.gov.tw/bitstream/123456789/15674/1/69-3-3.pdf下載 Pdf 檔 PDF 連結

最後異動時間:2021-11-16 15:32:00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