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業研究

豇豆微斑駁病毒之鑑定與生物特性分析

作者:鄭櫻慧*、陳金枝、簡蘭懿、張清安

摘要:

採集自嘉義縣新港鄉的長豇豆及南投縣草屯鎮的敏豆疑似感染病毒樣本,經過分離得到Calavirus 屬的豇豆微斑駁病毒 (cowpea mild mottle virus; CpMMV) 的長豇豆分離株 (CpMMV-V) 及敏豆分離株 (CpMMV-P),以機械接種回接長豇豆及敏豆均可以感染並引起與田間相似葉片斑駁的病徵。2 分離株接種其他豆科作物時,以植株全株來看無明顯矮化或發育不良,但從葉片可觀察到斑駁與黃化斑點等輕微病徵。採自病株種子以出芽測試未測得CpMMV 藉由種子傳播的現象,電子顯微鏡則可觀察到長桿狀病毒顆粒。抽取植物之總量RNA,以potyviruses 簡併式引子 (HRP5/dT) 進行反轉錄聚合酵素連鎖反應,意外擴增出約1 Kb 的DNA 產物,定序分析並與登錄於GenBank 上的序列比對,此段DNA 含括豇豆微斑駁病毒的部分鞘蛋白基因至基因體3’ 端。再次以專一性引子擴增、選殖及定序分析完整鞘蛋白基因,長豇豆分離株之鞘蛋白基因 (JX070669) 與敏豆分離株 (JX020701) 之鞘蛋白基因具有88.9% 核苷酸相同度與97.6% 胺基酸相同度,與網站上其他CpMMV 鞘蛋白基因比較,核苷酸相同度介於98.7–75.7%,胺基酸相同度介於97.9–91.3% 之間。部分純化病毒懸浮液再以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 純化病毒的鞘蛋白,經免疫白兔製備抗血清,其抗體可應用於西方漬染法及酵素結合免疫吸附分析法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檢測。因此,乃進行田間偵測調查,發現CpMMV 常見危害台灣中部地區栽培之敏豆。由於粉蝨為台灣常見害蟲,其媒介傳播之CpMMV 除了危害長豇豆及敏豆以外,是否危害其他豆科作物尚待更多調查。

關鍵字:豇豆微斑駁病毒、鞘蛋白、抗血清

下載:https://scholars.tari.gov.tw/bitstream/123456789/15827/1/70-1-6.pdf下載 Pdf 檔 PDF 連結

最後異動時間:2021-11-16 15:22:00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