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業研究

種子成熟度與播種介質對台灣白及種子瓶外非共生發芽之影響

作者:曹進義、陳威臣、吳姿穎、夏奇鈮*

摘要:

本研究以自花授粉後60、90、120、150 及165 d 之台灣白及 [Bletilla formosana (Hayata) Schltr.] 種子,播種於3 種單一介質,分別為:水苔 (介質1)、泥炭土 (介質2)、炭化稻殼 (介質3),以及2 種混合介質配方,分別為砂:壤土:炭化稻殼:珍珠石 = 1 : 1 : 1 : 1 (介質4) 與砂:炭化稻殼:珍珠石:蛭石 = 1 : 1 : 1 : 1 (介質5)。5 種介質皆分別經高溫高壓滅菌或不滅菌之處理方式,以探討台灣白及不同成熟度種子在不同介質中於缺乏蘭菌共生情況下 (滅菌介質),對種子發芽與小苗生長發育之影響。試驗結果顯示,台灣白及在滅菌和未滅菌介質中均可發芽及生長。授粉後60 d 的種子即具有發芽能力,但以授粉後165 d 的種子發芽所需時間最短,僅需9 d。授粉後90 d 種子之發芽率,在適當培養介質均可達80% 以上,個別介質中發芽率最高者為滅菌之泥炭土 (84.1%),其次為滅菌之混合介質4 (81.1%) 及介質5 (72.6%)。觀察小苗存活率,在不同授粉日數種子於不同介質中生長之表現並不一致,但以授粉後120 d 種子在適當介質中皆可達70% 以上。將授粉後120 d 種子播種於已滅菌或未滅菌之不同介質中,結果顯示滅菌處理與不同介質對小苗生長發育均呈極顯著影響,且兩者間具交感效應。其中,以經滅菌處理之泥炭土介質為最佳,小苗平均有3.5 片葉、葉幅為7.0 mm。本研究之結果顯示,台灣白及具一定成熟度之種子 (60 d),在適當之培養介質中具有自營發芽與生長之特性。授粉後120 d 種子在播種後10 d 即可見種子胚膨大轉綠,17 d 後可見原球體 (protocorm) 分化長出第一片葉,在120 d 後即可分化成完整植株。介質種類與種子成熟度會影響台灣白及發芽所需時間,而介質滅菌與否對較成熟種子 (≥ 120 d) 的發芽時間影響不顯著。綜此,介質種類、滅菌處理及種子成熟度等因子對種子發芽率與存活率皆有極顯著之影響,且因子間之交感效應顯著。

關鍵字:蘭花種子、非共生發芽、蘭菌

下載:https://scholars.tari.gov.tw/bitstream/123456789/15922/1/70-2-5.pdf下載 Pdf 檔 PDF 連結

最後異動時間:2021-11-16 15:24:00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