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業研究

利用莖節培養誘導多倍體台灣金線連之研究

作者:夏奇鈮*、黃健覃、陳威臣、曹進義、梁淑惠、蔡新聲

摘要:

台灣金線連 (Anoectochilus formosanus Hayata) 為台灣特有種,亦為本土重要之草藥。為育種之目的,本研究以微體繁殖之瓶苗莖節為培植體,評估不同抗微管藥劑 (antimicrotubule chemicals)、秋水仙素濃度與處理時間、以及秋水仙素與細胞分裂素BA處理配合的程序對多倍體誘導的影響,處理後長出之芽體並以流式細胞儀檢測其染色體之倍體數。莖節培植體在含有秋水仙素、歐拉靈及三福林25 μM、100 μM及400 μM三種濃度之液體增殖培養基中培養2週,發現多倍體誘導比率以400 μM秋水仙素最高,但存活之植株數最少。莖節培植體在含有0.625–6.25 mM秋水仙素之液體增殖培養基中培養3天,結果顯示除6.25 mM濃度處理之芽體生長受抑制外,各濃度皆可誘導多倍體的產生,其中以2.5 mM誘導率最高,達80%。以2.5 mM秋水仙素測試處理時間3–9天之影響,顯示處理時間長於3天,嚴重抑制培植體的生長,芽體平均成活率皆低於30%。將莖節進一步區分為頂芽及頂芽下一節之節芽作為培植體,以2.5 mM秋水仙素縮短處理時間為1–3天,發現節芽的生長在不同處理天數皆受到抑制,但頂芽處理2天組多倍體誘導率可達100%。將處理時間固定為3天,以0.625–6.25 mM濃度之秋水仙素分別處理頂芽及節芽,結果顯示以1.25 mM處理之頂芽多倍體誘導率最高,達88.9%;濃度0.625 mM處理之頂芽雖然誘導率較低 (66.2%),但芽體存活率較高,獲得之多倍體株數亦最高。比較培植體在施用秋水仙素前,先以含有BA的增殖培養基進行預培養;或在施用秋水仙素之後,再於含有BA之增殖培養基中培養。兩種處理程序中,培植體於秋水仙素處理及增殖培養基中,培養的時間皆相同,但前者之嵌合體比例僅6.4%,而後者為23%。綜合本研究之結果,以微體繁殖台灣金線連之莖節進行多倍體誘導,以頂芽較節芽為佳;以較低之秋水仙素0.625濃度處理頂芽3天,可保持芽體之再生力,多倍體的誘導率最高可達161% (129株多倍體/80個頂芽),是一種高效率的多倍體誘導方式。

關鍵字:金線連、抗微管藥劑、秋水仙素、倍數體、流式細胞儀

下載:https://scholars.tari.gov.tw/bitstream/123456789/13850/1/journal_arc_59-3-3.pdf下載 Pdf 檔 PDF 連結

最後異動時間:2023-10-02 11:40:00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