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業研究

膜莢黃耆的農藝性狀調查與活性成分分析

作者:林義恭、陳邦華*、張永勳、吳岳文、劉新裕、賴瑞聲、高瑞隆、劉嘉仁

摘要:

為了解膜莢黃耆在台灣的栽培的農藝性狀及其成分含量,在三個地點試作並分析成分,栽培一年半的膜莢黃耆及蒙古黃耆的平均株高分別為68 cm 及76 cm,二者間差異顯著。每株平均分枝數膜莢黃耆為6,蒙古黃耆為9;平均鮮莖葉重膜莢黃耆為374.6 g,蒙古黃耆為366.3 g。平均乾莖葉重膜莢黃耆為131.2 g,蒙古黃耆為129.4 g。平均鮮根重膜莢黃耆為264.3 g,蒙古黃耆為203.6 g。平均乾根重膜莢黃耆為135.0 g,蒙古黃耆為132.3 g。公頃產量膜莢黃耆為1,342 kg/ha,蒙占黃耆為1,248 kg/ha。由根分離出的異黃酮 (isoflavonoids) 共有三種化合物,包括 (1). (6aR, 11aR) 9, 10-dimethoxypterocarpan-7-O-β-D- glucopyranoside(二甲氧基紫檀烷-葡萄糖苷);(2). (3R) -(-)-7,2- hydroxyl-3’, 4’-dimethoxy- isoflavan-7-O-β- D-glucopyranoside(二甲氧基異黃烷-葡萄糖苷);及 (3). Calycosin(毛蕊異黃酮)。3種黃酮類含量合計介於0.27~0.55 mg/g 之間,栽培地區中以霧社地區0.55 mg/g 最高,三地門0.43 mg/g 次之,臺中地區0.36 mg/g 又次之,而市售品0.27 mg/g 最低。4種黃耆皂甙 (astragaloside) 含量合計介於0.74~1.08 mg/g之間,以市售品1.08 mg/g 最高,臺中地區為 0.95 mg/g 次之,與市售品間差異為不顯著,霧社地區0.87 mg/g 又次之,三地門0.74 mg/g 居末。就已分析的活性成分而言,台灣種植的黃耆並不亞於國外進口藥材。

關鍵字:膜莢黃耆、蒙古黃耆、農藝性狀、活性成分、黃耆藥材

下載:https://scholars.tari.gov.tw/bitstream/123456789/12136/1/55-3-5.pdf下載 Pdf 檔 PDF 連結

最後異動時間:2023-10-20 16:50:00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