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業研究

栽培稻 (Oryza saviva) 與野生稻 (O. nivara) 種間雜種及回交後裔族群生育期、株高及穗長性狀之遺傳及育種行為

作者:李長沛、郭益全、吳詩都、曾富生

摘要:

以臺農67號 (TNG 67) 及臺稉1號 (TK1) 兩個稉稻品種為輪迴親本與由國際稻米研究所引進之野生稻O. nivara (Acc. 104705) 雜交及回交,探討其雜種後代F1、F2、BC1F1、BC1F2、BC2F1、BC2F2、BC3F1、BC3F2 族群生育期、株高及穗長等性狀的變異。在生育期TNG 67 × O. nivara、TK 1 × O. nivara之F1偏向野生稻親本之早熟表現,顯示O. nivara具早熟顯性基因,但TK 1 × O. nivara組合於F2出現兩明顯之高峰,也說明O. nivara之早熟顯性基因不同於早熟栽培品種臺稉1號。在株高及穗長方面,O. nivara屬半矮性株高約100公分,F1在TNG 67 × O. nivara之組合株高偏向TNG67之完全顯性,穗長則偏向於野生稻之部份顯性;TK 1 × O. nivara組合在株高及穗長則均呈明顯的雜種優勢。兩組合F2族群之株高及穗長之變異性均高,呈明顯超親分離。自BC1F1開始選拔株型接近栽培稻者進行回交,該單株並行宿根採收種子以繁殖F2族群。由各回交F1及F2的表現得知,BC1F1、BC1F2變異性仍高,但至BC2F1、BC2F2已明顯縮小,至BC3F1、BC3F2變異程度最低,且族群的分布最為集中。但在株高及穗長於BC2F2仍有植株較矮、穗較短的弱勢植株產生。兩雜交組合之生育期、株高及穗長的相關性,在F2此三性狀間均呈顯著正相關。但在回交世代除TK 1 × O. nivara於BC3F2生育期與株高為正相關外,TNG 67 × O. nivara各回交世代及TK 1 × O. nivara之BC1F2、BC2F2均為負相關。兩雜交組合株高與穗長間在各回交F2世代則均呈正相關。

關鍵字:栽培稻、野生稻、種間雜交、回交、農藝性狀

下載:https://scholars.tari.gov.tw/bitstream/123456789/12283/1/50-2-2.pdf下載 Pdf 檔 PDF 連結

最後異動時間:2023-11-13 09:45:00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