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業研究

栽培稻(Oryza sativa)與野生稻(O. nivara)種間雜種及回交後裔族群產量性狀之變異

作者:李長沛、郭益全、曾富生

摘要:

本研究以臺梗1號 (TK1) 及臺農67號 (TNG67) 兩個稉稻品種為輪迴親本與由國際稻米研究所引進之野生稻種O. nivara (Acc. 104705) 雜交及回交,探討所得各F1、F2、BC1F1、BC1F2、BC2F1、BC2F2、BC3F1、BC3F2族群稔實率、穗數、每穗粒數及千粒重等性狀的變異,所得結果摘要如下:TNG67、TK1與O. nivara雜交F1各性狀之表現,在稔實率偏向野生稻親本分別為51、58 %,顯示此種間雜交之生殖障礙不大;在穗數及千粒重呈超越高親本,每穗粒數則偏向野生稻。兩組合F2族群的四個性狀變異性均相當高,且呈超親分離的現象,族群中大多數個體分佈偏向於野生稻親本或低於野生稻親本,不利於產量性狀之選拔。兩組合自BC1F1開始選拔株型接近栽培稻者進行回交,該單株並行宿根採收種子以繁殖F2族群。由各回交F1及F2的表現得知,優良之特性在各回交世代均能持續表現,甚至超越輪迴親本。例如TK1 × O. nivara組合的BC2F2及BC3F2族群的平均稔實率及千粒重已超越輪迴親本,族群也具有相當高的同質性,有利於優良性狀之固定。由此說明野生稻O. nivara對栽培種之稔實率、穗數、每穗粒數及千粒重等產量性狀的改進具有潛力。

關鍵字:水稻、回交、種間雜交、產量性狀

下載:https://scholars.tari.gov.tw/bitstream/123456789/12356/1/48-1-1.pdf下載 Pdf 檔 PDF 連結

最後異動時間:2023-11-14 16:50:00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