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業研究

不同基因型、栽培密度及收穫期對落花生莢果成熟度的影響

作者:呂坤泉、葉茂生、楊金興、盧煌勝

摘要:

本試驗採用四個落花生基因型,包括Spanish type 的臺南11號及臺農6號與Virginia type的立枝仔及VB313為材料,分別於1995年春作及秋作種植於臺灣省農業試驗所之試驗農場,栽培密度分成株距10公分及30公分二種,於莢果生育期間分六次取樣調查,以探討不同收穫期對落花生莢果成熟度之影響,期瞭解臺灣目前落花生主要栽培品種之最適收穫期,以提供落花生栽培及育種改進之參考。試驗結果,四個基因型均以愈接近地面之分枝所結莢果愈多,尤以第一、二分枝莢數最多,上位分枝結莢之機率以立枝仔及VB313較高,所結莢果上位分枝不一定較下位分枝晚熟。單株莢果及籽粒數,以株距30公分之栽培情況下較多於10公分者。四個基因型落花生,不管春秋作,六次收穫期中,成熟莢數(合格莢)均不易達70%以上。依成熟莢果百分比觀之,臺南11號及臺農6號春作最適收穫期約為始花後108-115天,秋作為90-97天;立枝仔及VB313春作最適收穫期為始花後115天,秋作為97天。

關鍵字:落花生、基因型、收穫期、成熟度

最後異動時間:2023-11-17 10:15:00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