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業研究

Growth and Yield Responses of Rice to Acid Rain. Ⅰ. Sensitivity to Composition and pH of Simulated Acidic Medium

作者:楊純明

摘要:

酸雨對水稻生長與產量之影響
(一)人工模擬酸雨組成份及酸鹼值之差別效應

酸雨或稱酸性濕沉降 (acid precipitation),隨著其組成份、濃度、及淋洗期長短,可能對農作物造成不等程度的危害。本研究乃以不同組成份之不等酸鹼值人工模擬酸雨 (simulated acid rain) 浸潤水稻幼株根部1小時,藉以探討不同酸雨組成對若干生理性狀之差別反應。試驗以播種2~3週的稻苗(臺農67號)為試材,1 : 1、5 : 1、1 : 5等三種不同硫酸 (H2SO4) 與硝酸 (HNO3) 比例之試液為人工模擬酸雨,並調製成2.5、3.0、3.5、4.0、4.5、及5.0等六種酸鹼值等級,而以純水處理為對照組,比較葉片與根系均質液之酸鹼值、電導度值、及酸緩衝量之差異。根據試驗結果,當人工模擬酸雨酸鹼值低至4.0時,葉片均質液之酸鹼值即呈現明顯下降(惟降幅甚小,僅由pH 6.69至Ph6.45~6.42);當人工模擬酸雨續降至pH3.5時,葉片均質液之電導度值顯著升高22~24%;再降至pH3.0時,酸緩衝量將顯著上升13~15%。根系均質液亦在人工模擬酸雨酸鹼值達4.5時,其pH呈明顯差異(惟仍僅由6.55降為6.44~6.41);而當酸雨之酸鹼值續降至4.0時,根系均質液電導度值即上升12~16%;再降至pH3.5時,酸緩衝量則顯著增加31~35%。由此可見,稻苗根系對人工模擬酸雨酸鹼值的敏感程度高於葉片,惟其反應幅度不一。試驗結果亦顯示,在同一酸鹼值本試驗採用之三種酸雨組成份處理之間並未對所調查稻苗生理性狀產生顯著差異。

關鍵字:水稻幼株、人工模擬酸雨、酸鹼值、電導度值、酸緩衝量、均質液

最後異動時間:2023-11-17 10:37:00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