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稻作研究

 長久以來一直以稻作品種改良及稻種原蒐集調查與栽培技術改進為研究任務,並以育成高食味品質、抗病蟲害、耐倒伏而豐產之優良品種為育種目標,不僅傳承多年累積之水稻傳統育種與栽培改良經驗,亦持續納入誘變育種、分子輔助育種及野生稻有利基因之導入等新穎育種觀念,以期不斷創造更豐富多元的稻作產業。


  近年來已育成台農67、69、71及台農秈糯2號、台農糯73號、台農秈糯21號、台農75號與台農77號等多個重要品種;其中台農67號自1978年命名推廣後,因具適應性廣、抗倒伏及高產等多項農藝特性,位居領先品種達19年之久(1979~1998),鼎盛之巔更達全台73%稻作栽培面積,為台灣稻作育種史上,栽培面積居領先地位最久之品種,對臺灣稻作產業貢獻極大;爾後,隨糧政單位推行提升國產稻米品質之政策,擴大推廣良質米品種栽培面積,本室選育出稉型香米台農71號 (益全香米),是國內稻作史上第一個具有商品名稱的品種,不僅具有大多數國人喜歡之芋頭香,也因米粒外觀與食味優良之特性,成為歷年來冠軍米、十大經典好米等稻米競賽的常勝軍,市面上以本品種行銷的小包裝米品牌更超過40餘個,保守估算該品種每年增加農民收益約4.5億元,直接創造的商品價值則高達約44億元,增加的經濟效益近20億元;顯見本室在水稻產量及品質改良研究上皆能獲致長期且顯著的進步,並為穩定國產糧農產業之發展,仍正持續不斷創新各項優良性狀,提供了我國稻作產業最佳生產基石與因應未來衝擊之能量。


  近期重要品種介紹:台農糯73號為稉型糯稻,具穀粒大、稻穀產量高優點,屬於穗重型品種,生育後期植株老化慢,成熟稻穀落粒性低。台農75號為國內第一個以具抗多種病蟲之誘變品系與栽培品種雜交選育之品種,具稻熱病、褐飛蝨、白背飛蝨及斑飛蝨等多重抗性,並具有良質米特性,在室溫下儲藏3個月品質無明顯變化。台農77號係以日本越光的兩親本農林22號與農林1號雜交,在台灣環境下選育出具有中早熟、不易倒伏、豐產,且媲美越光的優良食味並具有古早飯香味的水稻新品種。


  近年來,極端氣候的發生次數日益頻繁且加劇,對人類造成的威脅與農產損失亦日趨嚴重,因此提升水稻生產因應氣候變遷之調適能力刻不容緩;目前稻作研究室的研發方向與重點,將朝向抗(耐)逆境能力、具特殊功能性成分與超高產等性狀,強化下述各育種試驗研究:(1) 稻種原的收集與創新(利用誘變及遠源雜交等技術),(2)目標性狀評估平台的建立,及品種選育技術的研發與育成,(3) 相關栽培技術的研究與建立。然稻作研究室與農委會所屬各地區農業改良場之稻作育種業務仍維持合作與協調分工,亦進行對外服務,業務包括育成品種之原原種稻種供給,並支援育種材料需求;育成品種之栽培管理諮詢,以助益於栽培及推廣。

 

研究設備

  Rheometer,各型研究顯微鏡,切片機,生長箱,水分測定器,恆溫箱,搬運車,真空吸花藥機具,試驗用脫穀機、碾米機、完整米粒選別機,稻米外觀檢視器,米飯品評器具,稻容重測定機具。

 

特作與雜糧作物研究

 雜糧作物以玉米和落花生二大作物為主,以提高其產量、食用與加工用品質、抗病蟲害及營養價值為研究目標,近年來育成的優良品種有落花生台農7、8、9號;青割玉米台農3號、食用白玉米台農4號、食用黑糯台農5號。未來將加強飼料玉米品種改良,提高落花生和玉米鮮食品質及具有本土風味與加工產品品質等研究方向,並強化不同特色品種之選育,提供消費者多元選擇,以提昇產品競爭力及增加農民收益。
  特用作物研究包括藥用、纖維、辛辣、色素及香料等作物,其中纖維、辛辣、色素作物在台灣地區因重要性降低,現以種原保存為主,藥用保健作物著重於中草藥植物種原收集、選種試種、特性調查、加工利用及安全性評估。設置農試所藥圃,並建立中草藥外觀性狀及生長品種等初步資料,供作進一步開發利用之參考。重點特用作物研發方向在致力於柴胡、山葡萄、白芷及黃耆等重要保健作物之品種選育、栽培技術改進與利用安全研究。

 

研究設備

  數位化影像分析系統、超低溫冷凍櫃、高速離心機、冷凍乾燥機、光譜吸收儀、DNA 溫度循環反應器、電泳設備、植物生長箱、無菌操作台、質地分析儀等設備以供試驗研究用。小型中耕機、乾燥機、水份測定器、冷凍櫃、離心機、近紅外線分析儀 (NIR)、水份測定儀、葉面積測定儀、光譜分析儀、螢光核酸定量儀、聚合酵素連鎖反應器、DNA 定序電泳設備、冷凍離心機、高速離心機、數位型膠體照像及分析設備、真空乾燥器、恒溫箱等。

 

 

工作職掌

 

  1. 稻作遺傳、育種及栽培管理之研究
  2. 雜糧及其他農藝作物遺傳、育種及栽培管理之研究
  3. 農藝作物生理及生長模式之研究
  4. 其他臨時交辦工作
最後異動時間:2022-12-09 14:53:00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