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非洲菊斑潛蠅生物防治

非洲菊斑潛蠅 (Liriomyza trifolii (Burgess)) 為世界性重要之觀賞園藝與蔬 菜作物害蟲。其防治方法除施用藥劑外,歐美各國尚利用寄生蜂防治之。在臺灣, 非洲菊斑潛蠅自 1988 年 2 月於臺中大坑地區首次被發現後,不但立即成為非 洲菊園內之重要害蟲,尚迅速擴散危害各地之菊科花卉、豆科、葫蘆科、茄科及 十字花科蔬菜。由於非洲菊之棲所穩定性 (3~4 年更新分株) 與收獲方式 (僅花 之部分供做切花用) 較其它作物更適於非洲菊斑潛蠅生物防治之施行,遂自 1991 年 10 月起除在臺中大坑非洲菊園內進行非洲菊斑潛蠅與其寄生蜂相之 消長調查外,尚於室內進行非洲菊斑潛蠅與其重要寄生蜂之生活史、繁殖力及彼 等對藥劑感受性等之研究。希冀藉此評估非洲菊斑潛蠅在本地有效寄生蜂抑制下 之發生程度,並建議農民選用對該蠅有效寄生蜂較安全之藥劑,以建立非洲菊病 蟲害較適之防治策略。目前就已知結果得知,非洲菊斑潛蠅在 1988 年侵入臺 灣後雖曾對農民與農政單位造成極大震憾,但經近 4 年之調查,發現該蠅主要 危害菊科花卉,而在豆類、蕃茄及洋香瓜上卻極少或幾不發生。且在大坑非洲菊 園內非洲菊斑潛蠅第三齡幼蟲之發生密度已由 1991~1993 年之 0~18.4 隻/ 葉,明顯降為 1994 年之 0~7.7 隻/葉,同時該蠅之發生頻率亦由經常發生降 為偶發性。探討其因初步歸納下列 5 點:

  • 於 1988 年與 1989 年農業試驗所農藥研究室與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即 已完成非洲菊斑潛蠅有效藥劑之篩選,且花農對該蠅生物防治具初步概念。
  • 非洲菊斑潛蠅之本地寄生蜂多達 9 種,其中以華釉小蜂 (Neochrysocharis formosa (Westwood)) 與異角釉小蜂 (Hemiptarsenus varicornis (Girault)) 最為常見,各佔寄生蜂發生量之 45 與 39% (n=18,490 隻)。且未發現有重複寄生蜂。
  • 非洲菊斑潛蠅幼蟲之危害以第三齡幼蟲居最,而該蠅本地寄生蜂中之異 角釉小蜂、華釉小蜂、岡崎釉小蜂 (Chrysonotomyia okazakii (Kamijo)) 及底比 斯釉小蜂 (Chrysoncharis pentheus (Walker)),均對該蠅第三齡幼蟲具產卵偏 好性,且彼等之寄生方式均屬非共育寄生性 (idiobiont) 策略,亦即寄主一被寄 生即失去取食能力,並於數小時內死亡。因而顯示彼等寄生蜂對非洲菊斑潛蠅第 三齡幼蟲之取食危害具有強勢之抑制力。
  • 非洲菊斑潛蠅之繁殖力雖強,在 25°、30°及 35℃ 時,其雌性成蠅 每日之內在增殖率各為 0.2183、0.2529 及 0.3053。但由其兩種寄生蜂-華釉 小蜂與異角釉小蜂在 25℃、每日供應 40 隻寄主幼蟲時,其雌性成蜂每日之內 在增殖率各為 0.2038 與 0.2569,及兩種寄生蜂之取食寄主能力又各為其寄生 能力之 0.83 與 1.41 倍,因而顯示此兩種寄生蜂對非洲菊斑潛蠅極具防治潛 能。
  • 本地寄生蜂中之異角釉小蜂與華釉小蜂對防治非洲菊斑潛蠅藥劑-賽 滅淨具相容性,僅兩種寄生蜂之產卵寄生各受到 25.3 與 42.4% 之抑制。而其 它非洲菊園內之常用藥劑,如培丹、硫賜安、三落松則對此兩種寄生蜂 (卵、老 熟幼蟲、蛹及成蟲期) 之毒害程度最高,白粉松次之,阿巴汀再次。因此祗要慎 選藥劑防治非洲菊園內之病、蟲、璊害,非洲菊斑潛蠅之有效寄生蜂-華釉小蜂 與異角釉小蜂即可獲得良好保育。
  • 華釉小蜂
最後異動時間:2021-11-17 16:48:00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