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台灣香菇栽培發展史)未來展望與結語

  香菇既是台灣原生菇類之一,也是目前最重要的食用菇,其生產值及栽培數量在所有食用菇類中佔第一位 ,因此在市場上有其一定的地位。況且在台灣以香菇為生的相關人口眾多,對於這種重要的產業,政府機關應有保護及輔導的責任,如限量進口、打擊走私與產銷之輔導(33,37)。香菇過去因價格良好,因此在因此在生產者與販賣者之間較能和諧共存,後來因產量大增,而造成生產與銷售產生對立現像,而此種現像必需在各人之利益條件獲得合理分配時才得以解決。台灣香菇由段木栽培進入太空包栽培階段,衍生出較明顯的栽培上困難點,即太空包栽培已進入分工時期,而是結合菌種製造商,太空包製作場,栽培業者與販賣大盤商之一種產業,每一環節均不能有所失誤,否則大家均無利可圖,未來在各領域應力求專精,才能在生產及銷售上有所保障。而由於外食人口的增加,對於鮮香菇的需求勢必增加,但應求緩慢成長及品質上有所提高,不可快速成長而忽略品質而搗壞市場。在栽培上,品種的區分也愈趨明顯,如「台農一號」專用於鮮菇市場之栽培,而其它品系如271則適合作為乾菇用,才不致有所衝突,而造成效益的降低(29,30)。台灣應屬於自給自足型的栽培消費市場,栽培上已成飽和狀態,若由外地輸入太多將造成市場的混亂且品質也將隨之降低。總之,香菇是台灣重要的產業,在前人的努力研究改良下已具有相當良好的基礎與經驗,未來仍需在栽培技術、品種改良、病蟲害防治與儲存保鮮等方面加以改進,使得此種本土性的食用菇類能更加光大,消費者亦能享用最高品質的香菇。

最後異動時間:2011-08-03 17:36:00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