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

研究員兼研究室主持人:石信德

學(協)會:

  1. 中華民國植物病理學會 理事(2020年~迄今)
  2. 中華植物保護學會 理事(2000年~迄今)
  3. 中華永續農業協會
  4. 永續農業主編(2008年~2009年)

獎勵:

  1. 2016年 第40屆全國十大傑出農業專家。
  2. 2006年 中華民國農學團體優良農業基層人員。
  3. 2000年度 國科會乙種研究獎勵。

考試:

  1. 八十八年高等考試植物病蟲害科及格

著作:

A.期刊論文 (REFERRED PAPER)

  1. Wen Yang Chuang , Hsin Der Shih , Yi Ming Shy , Sheng Chang Chang and Tzu Tai Lee. 2020. Evaluation of mushroom waste compost on broiler body composition, nutrient absorption and adipose metabolism. Ital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19(1) : 940–950. (SCI).
  2. Wen Yang Chuang , Chu Ling Liu, Chia Fen Tsai, Wei Chih Lin, Shen Chang Chang, Hsin Der Shih, Yi Ming Shy, and Tzu-Tai Lee. 2020. Evaluation of waste mushroom compost as a feed supplement and its efects on the fat metabolism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broilers. Animals 10:445-470. (SCI).
  3. Deng Tzu-Shing, Chuang Shih-Te, Chen Chu-Liang, Shy Yi-Ming, Tsai Shu-Yao, and Shih Hsin-Der. 2019.Time window for optimal phytotherapy : Chrono-pharmacological aspects to alleviate clock-related diseases. herbalism 2019 –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on Herbalism and Pharmacognosy.
  4. C. L. Liu, W. Y. Chuang, H. D. Shih, Y. M. Shy, & T. T. Lee. 2019。Evaluation the Penniseum purpureum Schum mushroom residues fermented products as feed additives by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rogram。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Animal Agriculture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SAADC 2019)。Nepal. November 8-11, 2019。
  5. Chiu-Yeh Wu, Chih-Hung Liang,Kuan-Jzen Wu, Hsin-Der Shih and Zeng-Chin Liang. 2017. Effect of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agrowaste on cultivation yield and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of the culinary-medicinal jelly mushroom Auricularia polytricha (higher Basidiomyce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inal Mushrooms, 19(4): 377–385. (SCI).
  6. Ming-Jen Fan, Yu-Chin Lin, Hsin-Der Shih, Jai-Sing Yang, Kuo-Ching Liu, Chien-Yih Lin, Rick Sai-Chuanwu,Yang-Ching Ko and Jing-Gung Chung. 2011. Crude Extracts of Agaricus brasiliensis Induce Apoptosis in Human Oral Cancer CAL 27 Cells through a Mitochondria-dependent Pathway. In Vivo, 25:355-366. (SCI).
  7. Chi-Zong Zang, Yaw-NanChang, Hua-BingChen, Jiun-YanWua, Chih-IChen, Jenn-WenHuang, Hsin-Der Shih, Yung-Chuan Liu. 2011. Deciphering the roles of fatty acids and oils in fungichromin enhancementfrom Streptomyces padanus. Journal of the Taiw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Journal of the Taiw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42:413-418. (SCI). NSC 96-2221-E- 005-044.
  8. Chien-Yih Lin, Horng-Yuh Guo, Chien-Liang, Chu(posthumous), I-Hsin Lee, Hsiao-Ling Pai1& Hsin-Der Shih.* 2010. Factors Affecting the Amount of Cadmium Accumulated in Culinary-Medicinal Royal Sun Agaricus, Agaricus brasiliensis S. Wasser et al. (Agaricomycetideae), During Cultiv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inal Mushrooms, 12(4): 407-417. (SCI). NSC 97-2317-B-055-008.
  9. M.-Y. Ting, H.-D. Shih and C.-Y. Lin. 2008. Increased Susceptibility of Rice Following Insertion of Amylopullulanase Gene, to Brown Spot Caused by Bipolaris oryzae. J. Phytopathology, 156:530–533. (SCI). NSC 92-2317-B-055- 006.
  10. H.-D. Shih and J.-W. Huang. 2008. Role of Fungichromin in control of tomato late blight by Streptomyces PMS-702 formulatio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90 (2, Supplement), S2.127.
  11. Jiun-Yan Wu , Jenn-Wen Huang , Hsin-Der Shih , Wei-Chen Lin , Yung-Chuan Liu. (2008, Jan). Optimization of cultivation conditions for fungichromin production from Streptomyces padanus PMS-702. Journal of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39:67–73. (SCI). NSC 96-2221-E-005-044.
  12. M. H. Jyan, P. J. ann, J. N. Tsai, H. D. Shih, T. T. Chang, and R. F. Liou. 2004. Recent occurrence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 US-11 as the cause of severe late blight on potato and tomato in Taiwan. Can. J. Plant Pathol. 26:188-192. (SCI)
  13. Shih, H. D., Liu, Y. C., Hsu, F. L., Mulabagal, V., Dodda, R. and Huang, J. W. 2003. Fungichromin: A substance from Streptomyces padanus with inhibitory effects on Rhizoctoni solani. Journal of Agric. Food. Chem. 51: 95-99. (SCI)
  14. Shih, H. D., Lin, Y. C., Huang, H. C., Tzeng, K. C., and Hsu, S. T. 2000. A DNA probe for identification of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the causal organism of black rot of crucifers in Taiwan. Bot. Bull. Acad. Sin. 41:113-120. (SCI)
  15. 施意敏、陳怡璇、陳一明、李國華、石信德、莊士德。2019。添加狼尾草栽培杏鮑菇的菇包剩餘物對離乳小牛血液生化值之影響。中國畜牧學會會誌 48卷增刊:276 。
  16. 陳錦桐、鄭吉助、黃健覃、石信德*。2016。杏鮑菇液體菌種開發之初步研究。台灣農業研究 65(2):136-145。
  17. 關政平、曾清山、張文學、石信德、鄭櫻慧、鄧汀欽。2014。應用核酸探針系統檢測瓜類褪綠黃化病毒。台灣農業研究63(4):259-266。
  18. 關政平、黃彥華、曾清山、林宗俊、石信德。2014。使用Real-time PCR檢測引起西瓜蔓枯病菌的方法評估。台灣農業研究63(2):151-158。
  19. 陳金枝、江芬蘭、石信德。2014。放線菌Lentzea albidia SR-A5菌株的分離鑑定與防除花卉病毒之研究。植物保護學會會刊56(3):89-108。
  20. 陳姿伶、王俊雄、張采蘋、楊世華、石信德、陳源俊。2012。臺灣菇蕈產業經營者職能建構之研究。農林學報61(3):281-296。
  21. 簡宣裕、石信德、林俊義、張明暉、劉邦基。2008。抗輪點病毒 (PRSV) 轉基因木瓜對生態環境影響之評估- I. 網室栽培轉基因及非轉基因木瓜土壤 之微生物族群數與有效性養分濃度差異的評估。臺灣農業研究57(1):49- 62。
  22. 安寶貞、王姻婷、張福炘、蔡志濃、石信德。2006。台灣之酪梨疫病。台灣農業研究55(1):13-24。
  23. 安寶貞、蔡志濃、王姻婷、石信德、劉瑞芬。2003。鶯歌桃果實疫病。植物病理學會刊12(3):181-190。
  24. 黃振文、胡建國、石信德。1996。土壤微生物在金針菇太空包廢棄堆肥紓解拉草毒傷豌豆根系所扮演的角色。植病會刊 5(3): 137-145。

B. 研討會論文 (CONFERENCE PAPERS)

  1. Pu-Ti Wang, Yen-Ling Chang, Chu-Hui Chiang, Yu-Ting Chen, Sei-Fu Shaw, Shyi-Dong Yeh, Hsin-der Shih, and Tsong-Ann Yu. 2008. Transgenic melons expressing antifungal protein (AFP3) conferred resistance against Rhizoctonia solani. Taiw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 P.61-62.
  2. Shih Hsin-Der and Lo Chaur Tseum. 2006.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and compatibility of antagonistic microorganisms. Plant Path. Bull. 15(4) p. 293.
  3. Shih, H. D., Chen, L. Y., and Huang, J. W. 2005. Evaluation of Streptomyces S10 strain as a potential biocontrol agent. Annual meeting (2005) of Taiw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 (Abstract B10)
  4. Shih, S. D., and Huang, J. W. 1998. Effect of nutrient amendments on suppressiveness of antagonistic microorganisms to plant pathogens. 7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lant Pathology. Offered Papers Volume 3:5.2.39. Edinburgh, Scotland, U. K. (Abstract).
  5. 石信德、呂昀陞、邱相文、周榮源、呂椿棠、徐武煥、陳美杏、李瑋崧、黃棨揚。2019。菇類智慧化生產之現況與展望。菇類智慧化生產與農場經營管理研討會專刊,農業試驗所特刊第216號:29-34。
  6. 呂椿棠、石信德。2019。菇類智農聯盟與數位服務之發展概念。菇類智慧化生產與農場經營管理研討會專刊,農業試驗所特刊第216號:35-38。
  7. 邱相文、石信德、呂昀陞。2019。菇類栽植盛盤自動化上下架系統之開發。菇類智慧化生產與農場經營管理研討會專刊,農業試驗所特刊第216號:53-60。
  8. 徐武煥、石信德、周浩源、陳聖文。2019。智慧用電監測系統於菇類栽培體系之應用。菇類智慧化生產與農場經營管理研討會專刊,農業試驗所特刊第216號:61-66。
  9. 呂昀陞、石信德、陳美杏、李瑋崧、黃棨揚。2019。水簾降溫設備在菇類產業之應用。菇類智慧化生產與農場經營管理研討會專刊,農業試驗所特刊第216號:67-72。
  10. 石信德、呂昀陞。2018。黃金廊道移動式菇類植物工場。產業現況及研究發展國際設施研討會論文專刊86-90。
  11. 呂昀陞、石信德、陳美杏、李瑋崧。2018。水簾設施在菇類產業之應用。產業現況及研究發展國際設施研討會論文專刊252-258。
  12. 周榮源、石信德。2018。智慧化菇類生產技術之前瞻與未來發展。第27屆近代工程技術討論會論文專刊。
  13. 吳寬澤、石信德、陳美杏、呂昀陞、陳錦桐、李瑋崧。2016。機能性菇類栽培技術開發。菇類生技產業研討會專刊: 1-12。
  14. 陳宗明、呂昀陞、石信德。2016。台灣菇類產業生產現況。菇類生技產業研討會專刊: 13-28。
  15. 石信德、呂昀陞、李瑋崧、陳錦桐、陳美杏、吳寬澤。2016。菇類智慧生產4.0。菇類生技產業研討會專刊: 35-44。
  16. 石信德。2016。我國菇類產業4.0之作為與期待。台灣農業生物經濟產業的永續作為研討會專刊。中華永續農業會編印。
  17. 呂昀陞、陳美杏、石信德、李瑋崧。2016。液體菌種在菇類產業之應用。菇類生技產業研討會專刊: 121-128。
  18. 李瑋崧、林宗俊、呂昀陞、石信德、吳寬澤、陳美杏。2016。菇類病蟲害之非農藥防治技術。菇類生技產業研討會專刊: 129-140。
  19. 陳錦桐、石信德、吳寬澤。2016。台灣新興菇類的栽培技術之開發。菇類生技產業研討會專刊: 141-148。
  20. 石信德、陳美杏、李瑋菘、呂昀陞、陳錦桐、吳寬澤。2011。因應氣候變遷之菇類育種與栽培管理。因應氣候變遷作物育種及生產環境管理研討會專刊p.173-186。農業試驗所編印。
  21. 石信德、陳錦桐、陳啟楨。2011。液態菌種於菇類產業之應用p.37-45。菇類產業發展研討會,農業試驗所編印。
  22. 石信德、黃振文、劉永銓、徐鳳麟。鏈黴菌製劑之研發。2011海峽兩岸生物防治研討會,台北市集思會議中心。
  23. 陳威臣、黃晉興、林毓雯、陳季呈、陳金枝、石信德、曹進義、夏奇鈮、謝廷芳。2011高品質小花蕙蘭生產體系建構之研究。2010花卉研究團隊研究現況與展望研討會p.71-87。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編印。
  24. 吳寬澤、李瑋崧、陳錦桐、陳美杏、呂昀陞、石信德、張景宜、蘇聖文。2009。天然災害後菇蕈類病害的發生與管理。天然災害作物復育之病害管理研討會p.117-124。農業試驗所編印。
  25. 白筱鈴、范宗宸、石信德、蔡淑珍、林俊義。2008。不同栽培方法對國產巴西蘑菇營養成分之影響。中華民國真菌學會年會論文宣讀摘要p.33-34。
  26. 石信德、李宜欣、林文郁、林俊義、郭鴻裕、吳寬澤、朱戩良。2007。台灣產巴西蘑菇之重金屬含量研究。中華民國真菌學會年會論文宣讀摘要p13-14。
  27. 石信德、林俊義、郭鴻裕、吳寬澤。巴西蘑菇安全生產體系之建立。2007。2007大型真菌研討會論文摘要p.62-63。
  28. 謝廷芳、余志儒、石信德。2006。生物防治在綠色農業體系中所扮演的角色。生物技術與綠色農業研討會專刊。p.19-27農業試驗所編印。
  29. 石信德、黃振文、謝廷芳。2005。台灣生物性植物保護製劑防治作物病害的研發與應用。符合安全農業之病害防治新技術研討會專刊p.157-169。
  30. 石信德、林鳳琪。2005。研習加拿大基因轉殖植物隔離田間管理及生態安全評估技術。基因轉殖植物之生物安全評估與檢測研討會專刊p.203-226。農業試驗所編印。
  31. 簡宣裕、石信德。2005。赴日研習「轉基因作物對環境安全影響之評估」。基因轉殖植物對目標與非目標生物之影響與風險評估策略。基因轉殖植物之生物安全評估與檢測研討會專刊p.168-176。農業試驗所編印。
  32. 王清玲、石信德、林鳳琪、林俊義。2005。基因轉殖植物對目標與非目標生物之影響與風險評估策略。基因轉殖植物之生物安全評估與檢測研討會專刊p.47-56。農業試驗所編印。
  33. 石信德。2004。具有生物防治潛力放線菌之開發與利用物病害。生物多樣性在農業生技產業發展之國際學術研討會專刊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82-93。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編印。
  34. 王清玲、林鳳琪、石信德。2004。基因轉殖植物對目標與非目標生物之影響與風險評估策略。基因轉殖植物之生物安全評估與檢測研討會論文摘要。P.13中華永續農業協會編印。
  35. 石信德、丁孟宜、陳殿義、林俊義。2004。基因轉殖普魯南醣酵素水稻對病害及病原相之影響評估。植病會刊13:350-351。
  36. 石信德、黃振文。2000。抑病介質的開發與應用。有機質肥料應用技術研討會專刊P.35-43中華永續農業協會編印。
  37. 石信德。2001。放線菌在永續農業中的應用。輔導有機農業經營-作物有機栽培管理技術研討會專刊 17-23。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編印。
  38. 石信德、黃振文。2003。研製鏈黴菌植物保護製劑防治作物病害。植物病理學會特刊 新一號 103-116。中華民國植物病理學會編印。
  39. 黃振文、石信德、蕭芳蘭。1996。抑菌介質的調配與應用。健康清潔植物培育研習會專刊 pp.149-153。中華植物病理學會出版。
  40. 黃振文、石信德。1998。利用農業廢棄物研製植物保護製劑的展望。農業與生態平衡研討會專刊。pp.197-208。國立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編印。
  41. 黃振文、石信德。1997。十字花科蔬菜病害與防治。十字花科蔬菜產業發展研討會專刊 p139-147。中國園藝學會。
  42. 黃振文、石信德、蕭芳蘭。1996。抑菌介質的調配與應用。健康清潔植物培育研習會專刊 p207-216。

C. 專書及論文 (Book and Thesis)

  1. Jin-Tong Chen,Wei-Sung Li and Hsin-Der Shih. Practical training for substrate preparation techniques for mushrooms . International Training Course on Edoble Mushroom Production for Asian Farmers and Entrepreneurs (ISBN: 9789860255560)。台灣台中。農業試驗所. Nov, 2010: 78-100.
  2. 石信德、黃振文。2019。放線菌與其植醫保健產品。環境友善之植醫保健秘集第7章p.109-125。黃振文、謝廷芳、謝奉家、羅朝村編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3. 石信德。2011。巴西蘑菇太空包有機栽培技術。台灣有機農業技術要覽(下)(ISBN:978-957-9157-52-0)。台灣台北:財團法人豐年社。
  4. 吳寬澤、石信德。2011。菇類有機生產規範及病蟲害防治管理。台灣有機農業技術要覽(下)(ISBN:978-957-9157-52-0)。台灣台北:財團法人豐年社。
  5. 羅朝村、石信德、黃鴻章、顏志恆。2011。拮抗生物與有益微生物。台灣有機農業技術要覽(上)(172-175)。台灣台北:財團法人豐年社。

D.技術報告及其他 (OTHER PUBLICATION)

  1. Shih Hsin-Der, and Huang, Jenn-Wen. 2002. Identification of Streptomyces padanus PMS-702 as a potential biocontrol agent. Plant Path. Bull. 11(4) P.244 (Abstract).
  2. 徐武煥、石信德。2020。菇蕈類環控栽培之節電策略探討。農業世界444期:66-68。
  3. 呂昀陞、陳美杏、石信德、周榮源、黃棨揚。2020。臺灣菇類太空包自動填裝設備發展現況。農業世界442期:90-93。
  4. 呂椿棠、石信德。2020。菇類智農聯盟與數位服務之發展概念。農業世界441期:65-67。
  5. 陳美杏、呂昀陞、李瑋崧、石信德。2020。猴頭菇及其應用價值。農業世界439期:82-85。
  6. 呂昀陞、陳美杏、黃棨揚、李瑋崧、石信德。2020。極端氣候下香菇栽培管理要領。農業世界437期:28-31。
  7. 蔡政諺、石信德。2019。日本業務用食品市場概況。食品資訊294:32-34。
  8. 蔡政諺、石信德、吳宜晏。2019。2018年日本農業生技十大研究成果。農政與農情321期:50-55。
  9. 蔡政諺、石信德。2019。日本菇類產業進出口需求概況。農友月刊 71(7):16-20。
  10. 石信德、呂昀陞、邱相文、徐武煥、陳美杏、李瑋崧、黃綮揚。2019。菇類智慧化生產概況。農業世界431期:63-67。
  11. 黃棨揚、呂昀陞、李瑋崧、石信德。2019。草菇栽培模式介紹。農業世界434期:58-62。
  12. 黃棨揚、呂昀陞、李瑋崧、石信德、陳美杏。2019。臺灣洋菇病害介紹。農業世界430期:54-59。
  13. 蔡政諺、石信德、吳宜晏。從臺灣火鶴花產銷動態探討我國銷日概況。2019。農友70 卷07:22-25。
  14. 呂昀陞、陳美杏、石信德。2018。全熱交換器應用在杏鮑菇栽培之節能分析。潔淨科技41:21-26。
  15. 石信德、呂椿棠、呂昀陞、蔡政諺。2018。日本關東及中部地區菇類產業現況(上)。農業世界414:31-35。
  16. 石信德、呂椿棠、呂昀陞、蔡政諺。2018。日本關東及中部地區菇類產業現況(下)。農業世界415:49-53。
  17. 楊淑惠、陳美杏、石信德、呂昀陞。2018。台灣菇類外用產品開髮美妝產品。農業世界411:35-38。
  18. 蔡政諺、石信德。2018。2017年日本菇類進出口概況。農友月刊69(8):20-23。
  19. 陳錦桐、石信德。2017。臺灣新興菇類的介紹。農業世界409:63-68。農業世界410:63-66。
  20. 呂昀陞、石信德、陳美杏。2017。水簾設施在菇類產業之應用。
  21. 呂昀陞、陳美杏、石信德、李瑋崧。2017。液體菌種在台灣菇類產業之應用。農業世界408:47-52。
  22. 石信德、呂昀陞、李瑋崧、陳錦桐、陳美杏、吳寬澤。2017。台灣菇類產業智慧生產4.0。農業世界404:35-41。
  23. 吳寬澤、石信德、陳美杏、呂昀陞、陳錦桐、李瑋崧。2017。機能性菇類栽培技術應用。農業世界402:19-22。
  24. 李瑋崧、林宗俊、呂昀陞、石信德、吳寬澤、陳美杏。2017。菇類病蟲害非農藥防治方法。農業世界 401: 29-34。
  25. 呂昀陞、石信德。2016。黃金廊道下黃金蟲草之發展。永續農業37:10-14。
  26. 陳錦桐 、石信德。2016。利用農業資源物發展永續的菇類產業。永續農業37:33-41。
  27. 劉育姍、康瑋帆、呂昀陞、石信德。2016。我國菇類產業現況與技術發展策略分析。農政與農情 285: 64-69。
  28. 李瑋崧、石信德。2016。菇類栽培設施簡介。豐年 66(03):22-26。
  29. 陳錦桐、彭金騰、石信德。2016。菇類自動化瓶栽介紹。農業世界 398:54-60。
  30. 楊世華、陳源俊、張采蘋、李汪達、石信德、李瑋崧。2016。農民學院標準化課程規劃與建置。技術服務 107: 29-33。
  31. 劉禎祺、黃淑華、楊世華、陳源俊、方尚仁、石信德、楊舜臣。2016。提升農業試驗所農業48.訓練品質管理行動研究。技術服務 106: 40-43。
  32. 陳錦桐、石信德、鄭吉助。2016。美味好吃又保健的褐色蘑菇~波特菇。農業世界 393: 47-51。
  33. 陳錦桐、石信德。2016。淺談菇類的重金屬。農業世界 392: 67-73。
  34. 石信德、吳寬澤。2016。巴西蘑菇。農業世界 387:33-38。
  35. 石信德。2015。農業試驗所的菇類研發與產業輔導。農友66(11):16-17。
  36. 石信德、吳寬澤。2015。巴西蘑菇栽培技術。農業世界387:33-36。
  37. 石信德、謝廷芳。2015。菇類新品項、新技術與多元化產品,以及訓練、技轉與輔導成果。技術服務26(3)38。
  38. 林宗俊、陳繹年、石信德。2015。微生物農藥之開發與應用。興大農業 92:16-19。
  39. 陳美杏、李瑋崧、呂昀陞 、石信德。2015。以植物工場的模式生產菇類。農業世界365:32-35。
  40. 陳錦桐 、石信德 、吳寬澤。2015。具發展潛力的雞腿菇介紹。農業世界383:63-68。
  41. 陳錦桐、石信德。2014。菇類栽培環保新資材-竹屑利用。技術服務25(2):1-6。
  42. 石信德、呂昀陞、林宗俊。2014。日本九州地區菇類發展現況(上)。農業世界373:81-85。
  43. 石信德、呂昀陞、林宗俊。2014。日本九州地區菇類發展現況(下)。農業世界374:85-89。
  44. 石信德 、 陳錦桐 、林宗俊。2014。日本北海道地區菇類發展現況(上)。農業世界375:27-32。
  45. 石信德 、陳錦桐 、林宗俊。2014。日本北海道地區菇類發展現況(下)。農業世界376:71-91。
  46. 石信德、陳錦桐、呂昀陞。2013。菇類液體菌種之發展與應用。農業世界353:50-54。
  47. 黃振文、石信德。2013。微生物農藥之病害防治。植物保護通報 28:3-9。
  48. 吳寬澤、陳錦桐、呂昀陞、李瑋崧、林彣郁、陳淑佩、簡宣裕、朱戩良、江秀娥、石信德、陳美杏。2013。菇類優質安全生產認證。農業世界359:36-41。
  49. 陳美杏、呂昀陞、李瑋崧、石信德、吳寬澤。2013。臺灣菇類育種現況與展望。農業世界363:64-70。
  50. 陳錦桐、石信德。2012。夢幻紫色香磨菇之研發量產。技術服務23卷3期:10-14。
  51. 李瑋崧、石信德、安寶貞。2012。應用稻草在袖珍菇栽培既環保且可增加產量與收益!技術服務23(2):39。
  52. 陳美杏、石信德、安寶貞。2011。農業試驗所開發菇類栽培用木屑替代介質。技術服務22(4):38。
  53. 石信德、黃振文。2010。鍵黴菌生物製劑之應用潛力。農業生技產業季刊。24:38-46。
  54. 石信德。食藥用菇類液體菌種栽培技術之潛力。2010。農業生技產業季刊 23:26-31。
  55. 陳美杏、呂昀陞、石信德。2010。新興菇類的栽培與發展。科學發展446期:8 -15。
  56. 吳寬澤、李瑋崧、陳錦桐、陳美杏、呂昀陞、石信德、張景宜、蘇聖文。2010。天然災害後菇蕈類病害的發生與管理。農業世界326:77-91。
  57. 石信德、黃振文、謝廷芳. 2009. 台灣生物性植物保護製劑之應用價值. 創新深耕-生技研發成果產業化季刊 2009年夏季號 21-29頁.
  58. 石信德、吳寬澤、張清安。2007。建立巴西蘑菇安全生產體系。技術服務18卷4期:34-34。
  59. 石信德、黃振文。2005。保護植物的重要菌源---鏈黴菌。 科學發展391:22-27。
  60. 羅朝村、石信德、顏志恆。2005。拮抗生物與有益微生物。永續農業 22:20-24。
  61. 石信德、曾敏。1999。放線菌在農業上的應用。農業世界 186:26-34。
  62. 石信德、黃振文。2001。永續農業的重要微生物資源 - 放線菌。永續農業 15:17-24。
  63. 石信德。2003。善用大自然的寶貝-從微生物談農業永續經營。農訓雜誌 160:26-29。
  64. 黃振文、石信德。1997。建立進口植物管制系統及防疫偵測技術開發。八十六年度建立進口植物檢疫管制系統及防疫偵測技術開發研究。pp.77-90。經濟部商品檢驗局新竹分局編印。
  65. 楊秋忠、石信德。1996。有機農業栽培及其規範。土壤肥料通訊 52:1-9。

E. 發明與專利

  1. .周榮源、石信德。2020。袋式栽培菇類生長環境監控方法與系統。中華民國專利發明第I707215號。
  2. 王培銘、鍾雲琴、王俊權、張珍田、周淑姿、狄韋德、王銘富、詹恭巨、邱雲棕、詹吟菁、吳寬澤、石信德。2016。黑柄炭角菌菌絲體製備方法、黑柄炭角菌菌絲體萃取物、其製備方法及其抗氧化組合物。中華民國專利發明第I538683號。
  3. 施昭彰、余志儒、石信德、陳淑佩、謝廷芳。2012。蓮霧有機化栽培系統及方法。中華民國專利發明第I371243號。
  4. 劉永銓、黃振文、羅淇文、石信德。2011。生產治黴色基素之方法。中華民國專利發明第I338048號。
  5. 邱耀中、石信德。非固定式固態發酵裝置。2007。中華民國專利新型第M313678號。
  6. 黃振文、陳志弘、石信德。2005。改良造紙工業廢棄物成為土壤添加物。中華民國專利發明第I234555號。
  7. 黃振文、石信德、劉永銓、徐鳳麟。2004。植物保護用鏈黴菌組成物製劑及其製法。中華民國專利發明第I224142號。
  8. 黃振文、陳志弘、石信德。2003。改良樹皮堆肥成為抑病栽培介質的添加物配方。中華民國專利發明第I89320號。
  9. 黃振文、陳志弘、石信德。2001。有機栽培介質。中華民國專利發明第146249號。
學歷: 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博士(1997年~2003年)
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碩士(1992年~1994年)
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學士(1990年~1992年)
國立屏東農專植物保護科(1984年~1987年)
簡歷: 行政院農業部農業試驗所研究員兼研究室主持人(2023年8月~迄今)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研究員兼研究室主持人(2017年~2023年7月)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副研究員兼研究室主持人(2006年~2017年)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助理研究員(2002年~2006年)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助理(2000年~2002年)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基隆分局技士(1999年~2000年)
永豐餘造紙(股)公司助理研究員(1998年~1999年)
台灣生研(股)公司研發主任(1993年~1995年)
國立中興大學研究助理(1989年~1990年,1995年~1998年)
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兼任助理教授(2019年~迄今)
私立朝陽科技大學生化科技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2009年~2011年)
私立亞洲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兼任助理教授(2007年~2010年)
專長: 菇類、植物病害管理、植物保護製劑(生物農藥)、植物病害診斷、生物技術

聯絡方式: 電話:04-23317521
Email: tedshih@tari.gov.tw
傳真:04-23302803
最後異動時間:2023-07-24 17:12:00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