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螺旋粉蝨之生物防治

  螺旋粉蝨(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ll)原產於中﹑南美洲之新熱帶地區﹐但 現在已蔓延至太平洋諸小島﹑東南亞及非洲等地。臺灣則於1988年首次在高雄 縣大寮鄉發現其為害番石榴後,即迅速擴散,目前已分布於臺灣各地。該蟲食性 頗雜,在臺灣已知之寄主植物有65科156種;包括蔬菜、果樹、觀賞植物及行 道等。美國夏威夷州於1979-1980年自千里達、哥倫比亞及西印度群島等地引 進二種恩蚜小蜂與三種捕食性瓢蟲,便成功地防治該蟲危害。其後這兩種恩蚜小 蜂更先後被引入一些太平洋之島嶼,如科克群島、斐濟群島、關島、薩摩亞群島、 帛琉群島及澎鼻群島均能有效防治螺旋粉蝨。

  因為螺旋粉蝨為一雜食性害蟲,其寄主多達156種以上﹐不易用藥防治。而 在臺灣又未發現其寄生性天敵。因此臺灣省農業試驗所承蒙夏威夷農業廳之協 助﹐於民國84年12月10日從夏威夷引進539隻海地恩蚜小蜂(Encarsia haitiensis Dozier)與40隻哥德恩蚜小蜂(E. guadelopupae Viggiani)。經在檢疫室內檢疫並繁 殖後﹐已自民國85年4月起在臺中﹑臺南﹑嘉義﹑高雄﹑屏東﹑臺東﹑花蓮等 地進行放﹐至民國85年11月28日總共約釋放了海地恩蚜小蜂1,900隻哥德 恩蚜小蜂3,250隻。其中在臺灣西部之各釋放地點均可以發現被寄生之蛹﹐或加 以回收。但是否真正立足﹐尚待以後繼續加以調查評估。

  • 螺旋粉蝨
最後異動時間:2011-08-11 13:52:00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