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神祕又奇特的雞肉絲菇)認識雞肉絲菇
雞肉絲菇出現的時機:

一陣大雷雨之後,就是雞肉絲菇出現的時機,本省 5-8月間,氣溫於 26℃以上時發現率最高,一般在排水良好之樹林或灌木草地上,往往就可以發現雞肉菇的蹤跡。

如何辨識雞肉絲菇:
  1. 雞肉絲菇的性狀:雞肉絲菇與一般傘菌目之菇類一樣,有菌傘,菌褶,菌柄,菌根等
  2. 雞肉絲菇的簡易辨識方法:
    1. 菇傘形似斗笠:菇傘頂部有顯著之凸起,使其整個菇傘呈斗笠狀,該中間之凸起即稱之為「傘尖」。
    2. 傘尖如鐵似鋼:以手指觸壓「傘尖」時,其硬度有若鐵器扎手,這是其他菇類所沒有的。 雞肉絲菇依種類不同,其菇傘之大小差異極大,大者直徑可達 20cm 以上,小者不及 3 cm,而其「傘尖」均極為堅硬,是其共同之特點。
    3. 菌褶白色:雞肉絲菇「菌傘」表面,有灰、白、米黃等等顏色,而其「菌褶」初時均為白色,以後漸漸老熟而呈乳白或稍帶黃色。
    4. 菌根一條: 「菌根」不分枝,一條直通地下之白蟻巢,此「菌根」在學術上一般稱之為「假根」。 俱有以上四項特徵者,已足以確定為雞肉絲菇了。
雞肉絲菇的成長歷程:
  1. 「老巢」才會長出雞肉絲菇

    自以往之文獻及近年筆者的觀察,發現雞肉絲菇均長自白蟻之「老巢」,其新巢雖也有多量可以分化成為雞肉絲菇之「原基體」,但卻從未發現其菇體之著生。經詳細多次觀察雞肉絲菇著生處之結果,發現其著生點都是在「老巢」之上表面,未曾有從「老巢」之中心,或由「老巢」之底部穿過其中心而成長者。 當「老巢」上表面之「原基體」,得到適合的環境時,即在其巢窩的空間分化而成長,並穿過巢壁與土層而發育成完整的雞肉絲菇。

  2. 雞肉絲菇在「新巢」不見出菇之推測

    雞肉絲菇在「新巢」不出菇之現象,過去有學者推測認為是由於新巢之白蟻數量太多,吃盡或破壞了「雞肉絲菇菌絲體」之結構,而致無法長出菇來。近年又有學者,將白蟻巢以 120℃高壓釜蒸氣殺菌後,再行培養雞肉絲菇菌絲,結果生長良好,但卻未能見其長菇。筆者以另一角度觀察認為,其未能長菇之原因,也有可能是由於其菌絲生長尚未達適當成熟之故。人工栽培之食用菇類中,如草菇(Volvoella volvacea),在下種 10 天內即開始有菇可以採收,而香菇(Lantinus edodes)卻需要 120 天後才有菇體的出現,又如金福菇(Tricoloma giganteum) 更需長達 180天後才有正常菇體之生產,若予提早處理出菇,一般是不會有結果的,有時即使是出現了「原基體」,甚而分化成小菇體,但在數天後便告死亡,或只能形成無經濟價值之畸形菇而已。雞肉絲菇之菌絲,在蟻巢中應需多少時間才能正常出菇,有待學者的考證,以期能作為今後人工栽培研究之重要參考。

  3. 形成堅硬的「尖鑽體」竄出深土而成長

    根據實際調查發現,白蟻在土表以下 0.1 - 1公尺處,均有其築巢之蹤跡,而雞肉絲菇自白蟻巢長出時,大致都會先形成一個前尖後大之「尖鑽體」,該體之先端均極為堅硬,因之得以竄出那厚厚的土層,此一堅硬「尖鑽體」的先端,即為以後形成雞肉絲菇之「傘尖」部份,而其後部所延長者則成為雞肉絲菇之「假根」。    當此「尖鑽體」竄出將達土表之際,隨即分化形成雞肉絲菇的「菇傘」與「菇柄」的幼體,並再繼續向土面伸展而成為完整的菇體。「尖鑽體」在向上伸展途中,若遇到石塊或其他堅硬之物體時,會很自然的轉彎繞過此障礙物,而繼續向地表伸展,以完成結菇、開傘、播放孢子之世代任務,這種現象確實令人不得不深深的讚嘆,此一大自然的奧妙。

最後異動時間:2021-11-18 11:20:00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