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金針菇栽培時之害菌及其防治方法)各害菌之為害情形,發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Bacillus

為常發生之細菌,其可產生耐熱性芽孢,分佈至為廣泛,在木屑中大量存在,當殺菌不良,或在空中落下及菌種混入之情況下極易發生。受污染時,可佔領培養基,使金針菇菌絲無法生長,而當混在菌絲間生長時,則可使培養基產生褐變,出菇時極為惡臭。因其在高溫時生長迅速,而目前又無適當之防治藥劑,因此在接種時應防止本菌從空中落下並在低溫下接種同時對菌種之選擇應加注意。

Mucor

為培養初期之害菌,其繁殖能力強,由培養基侵入,為灰黑色黴狀物。初時培養基全面被覆極粗之白色菌絲,可在極短時間內繁殖,也可和金針菇菌絲混合生長,但其可形成大量黑色孢子,極易判別。若使用舊瓶蓋或舊牛皮紙時,其污染之機率加大,與Rhizopus一樣,可用福馬林消毒培養室來防治本菌。

Rhizopus

在培養基內形成蜘蛛狀菌絲是本菌的特色,其繁殖能力極強,菌絲呈白~灰黑色,蔓延極快,並形成黑色孢子,以培養初期為害較大。本菌屬於接合菌,可在20~25C時迅速佔領培養基而阻礙金針菇菌絲之生長。與Mucor相似,可用福馬林來防治本菌。

Trichoderma

本菌菌絲白色,產生孢子後變為青綠色或綠色,在5C以下則不發芽,10C開始發芽,25~35C生長極速。當金針菇菌絲生長旺盛時,雖然孢子附著其上亦不會發芽,但到了菌絲生長勢弱時,如在25~30C以上之高溫,或氧氣不足時,菌絲枯死等情形下,則可輕易擴大為害。本菌可為害子實體及菌絲,通常可在早期污染培養基而造成重大為害。本菌可經由接觸及小動物或風,木屑等方式來傳播。可藉噴灑及在培養基中加入Panmush或霉敵等藥劑來防治。

Penicillium

本菌在30~35C生長良好,初為白色菌絲,蔓延後產生青色粉狀孢子,若培養基表面受害則不會出菇。若在去皮時污染本菌,並侵入內部則仍無法出菇,而若出菇時溫度超過10C,則菇體亦易死亡,本菌之傳染性強,瓶蓋若污染則應丟棄。雖然本菌在高溫期為害較大,但在低溫期仍會發生,而且在木屑中極易繁殖,金針菇生長旺盛時,可將它抑制,但其並未死亡。若培養基太乾燥,金針菇菌絲生長較弱,則本菌較強。因此當金針菇菌絲為強勢生長時,本菌發生情形極少。可用Panmush及霉敵等來防治本菌。

Actinomyces

在培養基上產生粉狀菌落及有特殊的農藥味是放射線菌的特性,其造成金針菇菌絲之乾燥化,且產生溶菌現象。本菌在接種室及培養室較易發生,可用福馬林及陽性肥皂來消毒菇舍以預防本菌之發生。

Pseudomonas

本菌常造成子實體根部腐爛,亦可能使子實體產生黑褐色斑點(此為由Pseudomonas tolaasii所引起)。本菌屬細菌,主要感染源由水而來,如去皮後之灌水、加溫、灑水均能感染。又加溫過度,及消毒時之用水亦是感染來源。可用陽性肥皂混合萬力噴灑來防治。

Verticillium

本菌所產生之病徵與上項相似,但本菌為真菌性且僅引起子實體表面產生病斑。與細菌性病斑之區別為(1)本菌所引起之病斑較大(2)其凹陷較明顯(3)病斑呈黑色(4)病斑表面產生白色黴狀物(5)可侵入傘肉及菌褶而引起腐爛。本病菌常發生於高溫環境,初次感染源為由外界及昆蟲攜入,並藉水滴來傳播,尤其是孢子極易附著發芽,可用藥劑Sporgon來防治。

Crytobotrytium

造成白黴症(由Crytobotrytium veriosperum所引起),金針菇子實體被棉毛狀之菌絲包裹,大發生時幾無收成。尤其是在去皮後即產生嚴重感染,對原基體之為害最大,常造成原基體無法成長。此種情形一般為在菌絲培養期中受到感染,因此對空氣中之雜菌孢子勿必清除乾淨,可用福馬林來噴灑消毒。本菌為不完全菌,寄生性強,為培養基及死物寄生菌,可產生大量孢子,應特別小心,受害子實體極易腐敗。在培養室及抑制室若超溫則極易感染,而換氣不良或過密栽培及多溫情形下亦常發生。防治方法為換氣良好、保持菌絲良好之活力、栽培室用福馬林清洗變病─Pseudomonas(假單孢菌)。

最後異動時間:2021-11-18 15:19:00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