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研究

109-110年主要亮點項目(生理研究)

研究主軸

1.     以作物栽培生理為基礎,探討乾旱及高溫反應機制

2.     建立機能性作物栽培管理技術(TGAP)

3.     探討營農型農業綠能設施環境對作物生產之影響

專業項目

1.     作物生理機制探討與分析

2.     作物機能性產品開發

3.     草類植物管理與研究

110年計畫及關鍵成果

1.     建立高機能性成分蔬菜之栽培管理技術(公務計畫)

(1)    建立最適栽培與採收期,以達到具有高機能性成分蔬菜之栽培管理技術

2.     創新營農型綠能農業設施作物生產營運體系研究(政策計畫)

(1)    研發與整合農電共生農業經營方案,在具體試驗數據下,提供屋頂式及地面立柱式適栽作物品項及關鍵技術

3.     水稻溫度逆境篩選平台建置與調適作為(政策計畫)

(1)    研發判斷水稻溫度韌性之表型徵狀及生理特徵分析技術,藉以提高水稻特定高溫生育期的耐性

(2)    分析開花期乾旱所併發高溫生理逆境及產量構成要素之影響。

4.     農業設施產業領航產業技術研發與應用(政策計畫)

(1)    小胡瓜生理特徵分析應用技術-建立可供追蹤小胡瓜生育()之合適生理/生育指標,達到促進小胡瓜最佳化生育()之目的(工作項目)

5.     推廣作物節水技術之應用(農委會二階款統籌計畫)

(1)    統籌彙整各場試所辦理農作物節水技術推廣講習會及示範觀摩會

近二年(109-110)產出及主要亮點項目

一、 創新營農型綠能農業設施作物生產營運體系研究(104-106/107-110)

1.     配合國家能源政策,發展以農為本、綠電加值之農電共生

(1)    依據「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容許辦法)

(2)    (40%遮蔽率、達原產量之7成以上)

2.     屋頂式營農型-葉菜類

(1)    青梗白菜、蕹菜、小白菜可達7成產量

(2)    硝酸鹽易增加,甜味降低

二、 水稻關鍵生育期高溫與乾旱危害之防減災調適策略及模式模擬(105-110)

1.     釐清氣象站氣溫測值、水稻冠層上方、冠層及叢下方之氣溫與相對濕度之連動關係

2.     評估高溫及乾旱(缺水)對穗花稔實率之量化關係,以及分析高溫及乾旱對參試稻種生長、產量及米質之影響

3.     比較相對耐熱(TN11)與耐旱(IR64)稻種對高溫及乾旱情境之差別反應

三、 水稻溫度逆境篩選平台建置與調適作為(109-110)

建立水稻高溫逆境之光合作用生理表現,藉由植冠熱影像及光合作用生理分析,釐清水稻品種/系與高溫逆境之關聯性,以建置水稻生理篩選平台並藉由後續調適措施以緩解水稻高溫逆境之效益

四、 小胡瓜生理特徵分析應用技術(109-110)

1.     與埔里福興農場(玉美研)示範場域合作調查設施小胡瓜生理特徵分析

2.     評估設施內微氣象資料且利用紅外線熱影像拍攝植體冠層及葉片溫度變化情形,以釐清環境與植體間之互動關聯性

五、 咸豐草產業應用(106-109)

1.     咸豐草台灣良好農業規範(農授糧字第1061066249)106.12公告

2.     已技轉2家農企業公司

六、 高機能性成分蔬菜之栽培管理技術 (108-110)

1.     釐清氣象環境(溫度、日射量)對植株性狀、營養成分及機能性成分之影響

2.     探討氣象環境對參試材料抗氧化活性、總花青素及類黃酮之影響

3.     建立最適採收期及栽培管理模式以提高蔬菜之機能性成分含量

4.     開發本土栽培之保健食品素材原料

最後異動時間:2022-10-19 14:59:00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