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業研究

不同時期的乾旱處理及除葉對梨樹碳水化合物含量及枝梢形成之影響

作者:施昭彰、向為民

摘要:

梨低需冷性新品系′SH–085′嫁接於鳥梨砧木上於遮雨的環境下種於栽培槽中,於由長日開始轉變為短日後的三個不同時期進行兩種不同乾濕程度的水分管理,而後於78年10月19日、11月3日、11月16日及12月1日分別取樣及除葉後再以高土壤水分含量(-0.01MPa~-0.05MPa)處理,觀察枝梢再生長及開花結果之情形並分析不同時期碳水化合物蓄積之情形。第二年短果枝數的形成與處理之間有特定的關係存在。後期的乾旱處理有利於澱粉在枝條及根部的累積,山梨糖醇在各處理及各植株部位皆有不同的量存在,但其含量與處理間無明顯的關係,葡萄糖與果糖主要存在於葉部,在枝條含量很少,僅在根部還有少量存在,在完全乾旱的處理甚至不存在,蔗糖普遍存在於葉片及根中,在十月底之前幾不存在於枝條中,可見葡萄糖及果糖乃是充當碳水化合物累積過程的中間代謝產物,碳水化合物的貯藏主要是以山梨糖醇、蔗糖及澱粉的形式存在。

關鍵字:低需冷品系、除葉、水分管理、山梨糖醇、澱粉、葡萄糖、果糖、蔗糖

最後異動時間:2023-11-23 08:50:00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