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業研究

Pseudoidium neolycopersici 引起之番茄白粉病鑑定與商業品種之感病性評估

作者:戴裕綸、黃晉興、蔡志濃、林筑蘋*

摘要:

於台灣中部網室栽培的大果番茄品種觀察到3 類型白粉病病徵,分別描述如下,類型1:於葉正面呈現典型白色粉狀病斑,並可見大量孢子;類型2:於葉正面呈現黃化不規則暈斑和壞疽,並於相應之葉背可見
些許孢子;類型3:於葉正面呈現圓形到不規則狀之褐化壞疽,並可見些許孢子。經由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病徵上之病兆,可見無性世代之分生孢子但並無發現有性世代之子囊孢子,利用番茄葉圓片分別對不同病徵上
之病原菌進行單孢培養以供鑑定和病原性測試,依據形態特徵與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序列親緣演化分析,分離菌株皆鑑定為Pseudoidium neolycopersici。病原菌接種試驗結果顯示,類型1 病徵產生在接種點位於葉正面,類型2 病徵產生在接種點位於葉背,類型3 病徵發生在環境溫度和相對濕度變化較大時。此外,分離株於所有受試的大果番茄品種 (「綠鑽石」、「金吉利」、「農友301」和「鐵娘」) 皆能在葉部造成嚴重的病徵並產生大量孢子,相對於小果番茄品種 (「美女」、「玉女」、「麗金」和「金瑩」) 除了「嬌女」跟大果番茄一樣呈現強烈感病外,其他則病徵輕微且產孢少。本篇為台灣首次確認P. neolycopersici 引起番茄白粉病及其病徵之正式報導。

關鍵字:白粉病、鑑定、病徵、Pseudoidium neolycopersici

下載:https://scholars.tari.gov.tw/bitstream/123456789/16892/1/71-1-3.pdf下載 Pdf 檔 PDF 連結

最後異動時間:2022-04-12 14:51:00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