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業研究

比較高壓靜電場不同強度及時間處理對不同品種砧木茄子種子之影響

作者:陳怡菁、楊純明、邱凱瑩*

摘要:

嫁接無性繁殖除了砧木與接穗之間的融合親合性議題之外,目前台灣在地茄子種苗產業關注的課題,尚包括如何改善砧木型種子在15℃低溫下出現的發芽行為差異性,裨益於種苗生長之管理。據此,本研究選用2種砧木型茄子 ‘A105’ 與 ‘A108’ 品種種子,探討在15℃低溫環境下品種間發芽行為差異,包括發芽百分比、平均發芽時間、吸水率、滲漏電導度及種子內部可溶性蛋白質含量等性狀,以及利用高壓靜電場 (high-voltage electrostatic field; HVEF) 處理後造成之改變與改善效果。根據試驗結果,發現兩茄子品種在上述各性狀表現上存在品種間差異,以HVEF處理將可以改變種子發芽性狀。其中,種子經過HVEF 0.5 kV cm-1處理600 s後,‘A105’ 品種之種子發芽百分比由94.67% 增至100%,平均發芽時間以10.0 kV cm-1處理600 s後,由7.86 d顯著縮短至6.48 d,吸水速率在浸潤72 h後出現第二波快速吸水現象、而滲漏電導度值在0.5 kV cm-1處理60–600 s後,明顯高於對照組 (control check; CK);種子內部可溶性蛋白質含量顯示出CK含量低於處理組,而且經過電場處理後可以在第1日即快速誘導可溶性蛋白質含量的增加到最大值。‘A108’ 品種種子發芽百分比經1.0 kV cm-1 60 s處理,則由44.67%大幅提升至93.33%,平均發芽時間由11.92 d明顯縮短至10.82 d,吸水速率在浸潤後12 h達到吸水飽和,直到120 h出現第二波快速吸水現象,而滲漏電導度則無論CK或處理組,其滲漏電導度值概在浸潤後的6–8 h最高,隨後開始下降。以0.5 kV cm-1與1.0 kV cm-1處理,滲漏電導度值皆低於CK,增加HVEF 的強度並未顯著提高滲漏電導度值。種子內部可溶性蛋白質含量在CK第0–3日之數值皆低於處理組,直至第5日才有明顯的提升。另經由掃描式電子顯微鏡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呈現兩品種在種皮厚度與顯微構造上之差異,‘A105’ 種子種皮顯微組織較為寬鬆,可以看到明顯裂縫,而 ‘A108’ 種子種皮顯微組織則相對較為緊密,裂縫微小。以HVEF 0.5 kV 600 s 強度處理後,兩品種的種皮開始出現構造上的改變,‘A105’ 種子種皮表面破洞明顯加劇,而 ‘A108’ 的種子種皮表面雖有種皮破裂,但沒有 ‘A105’ 的破洞顯著。綜合試驗結果,推測種子種皮厚薄與組織結構不同可能係造成參試2種茄子品種種子發芽性狀不一致的原因,間接影響種子的生理作用與發芽行為。然而原本 ‘A108’ 品種種子發芽表現不佳的情形,經過適當的HVEF處理後可以有效提高種子發芽百分比、吸水率及滲漏電導度,縮短平均發芽時間,並促使種子內部可溶性蛋白質含量被提前誘導,從而改善種子的發芽表現。

關鍵字:茄子種子、發芽百分比、平均發芽時間、滲漏電導度、高壓靜電場

下載:https://scholars.tari.gov.tw/bitstream/123456789/20769/1/72-3-4.pdf下載 Pdf 檔 PDF 連結

最後異動時間:2023-09-28 10:36:00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