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業研究

芋葉大小與形狀之生長型式量化分析及季節性變異

作者:呂秀英*、魏夢麗、呂椿棠、陳烈夫

摘要:

確實掌握芋葉在生長過程中的動態變化,可預測芋的球莖產量生產。葉片之生長發育受到外界環境影響甚鉅;而葉片表面伸展速率的不同,不但造成葉片大小之變化,其形狀也可能有所差異。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本省芋作物在不同葉位的葉片大小與形狀在生長過程中的變化,及其在不同期作栽培下受氣候因素之影響差異。試驗材料為本省地方品種檳榔心芋及其選育品種「高雄一號」,在農業試驗所進行兩年兩期作之栽培試驗,在水芋的全生育期間以非破壞取樣之方式,將所有葉片自初生展開日起依植株生長發育之速率每隔2~4天,利用影像處理系統數位相機予以照相存檔,直至枯萎老化為止,然後在電腦上進行葉片大小及形狀的數量化處理,收穫時則調查植株各部位鮮、乾重。結果得知,芋葉特徵變異可以兩個主成份來適當描述:第一主成份包含面積和所有長寬度量之與葉片大小有關的性狀,第二主成份則由6個指標綜合構成芋葉形狀。決定了葉裂凹點、葉柄銜接點、兩葉基尖端各至葉尖的相對位置,和兩葉基弧長的轉折點,再加上葉裂角度,應該足以描述及掌握芋葉的形狀特徵。芋葉在初生展開時顯得較狹長、葉裂較深、葉裂角度較小,但隨後葉形便趨於一致。芋葉的兩個葉基並不對稱,高雄一號的右葉基稍大於左葉基,而檳榔心芋則是左大於右。由於兩期作間生長階段氣候變化不同,一月種植期在地上部生長旺盛期的高溫強日照,葉片伸展較快,此有利於收穫時之球莖產量;而七月種植期在地上部生長旺盛期逢低溫寡日照,葉片伸展較慢,故產量較低。葉裂角度、葉裂凹點至葉柄銜接點之長對最大葉長之比例的生長型式受氣候差異之影響在不同期作間有明顯差異。高雄一號在一月種植期的葉裂凹點至葉柄銜接點之長度的延伸較七月種植期及檳榔心芋為快,故造成葉面積上的優勢,致球莖產量提高。

關鍵字:芋、葉片大小、葉形、主成份分析、影像處理系統、氣象因素

下載:https://scholars.tari.gov.tw/bitstream/123456789/12034/1/51-2-4.pdf下載 Pdf 檔 PDF 連結

最後異動時間:2023-11-09 10:31:00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