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業研究

紅葉紫蘇植株生長及葉片紫蘇醛之季節變化

作者:李裕娟、楊純明*

摘要:

紅葉紫蘇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on] 係唇形科 (Lamiaceae) 原產亞洲之雙子葉植物,如今已廣泛分佈於包括臺灣在內之世界各地。欲將植物提升為農作物,殊有必要針對該植物生長行為及化學組成進行深入探討,以提供栽培管理與多元利用之參考。本研究調查紫蘇植株在2004年至2006年期間不同生同季節之生長性狀及葉片紫蘇醛濃度與含量季節變化,其中生長性狀以株高、葉面積指數 (leaf area index, LAI) 及植體地上部位 (葉片、莖桿) 鮮重為主。以種子育苗至五葉齡期,分別於3月 (Season I)、4月 (Season II)、5月 (Season III)、6月 (Season IV) 及7月 (Season V) 進行移植工作,將苗株定植於試驗田間。葉片紫蘇醛濃度則以高效液體層析儀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予以分析。根據試驗結果,發現生長於相對較為冷涼之Season I植株之株高、LAI及植體地上部位鮮重均高於相對較為溫暖之其他栽培季節 (Seasons II-V),似乎溫暖環境相對較不利於植株生長。植株成熟時採收之種子生產量因栽培季節而異,惟以Season V收刈之種子量最低,然而其500粒種子重量最高。無論年份或季節,主桿節位伸出葉片之紫蘇醛濃度,以第10至第15節位之間為高原期,高於其他節位葉片之紫蘇醛濃度,呈現凸形曲線分佈。其等葉片之紫蘇醛含量,在各栽培季節亦呈現類似凸形曲線變化。又紫蘇醛含量於生育期間及不同栽培季節在主桿葉片及分支葉片會有不等之變化,因此考量兩者加總量後,建議以移植後110–120日期間為獲得葉片紫蘇醛最大收取量之最佳時期。

關鍵字:生長性狀、葉片紫蘇醛、種子生產量、紫蘇 [Perilla frutescens (L.)]、栽培季節

下載:https://scholars.tari.gov.tw/bitstream/123456789/12069/1/58_2_5.pdf下載 Pdf 檔 PDF 連結

最後異動時間:2023-10-03 11:46:00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