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農業

台灣葡萄皮爾斯病媒介昆蟲之整合防治管理-以台中市新社區白毛台為例

  本研究係與藥試所蘇秋竹博士,自2009~2012年於台中市新社區白毛台之巨峰葡萄園,共同研究葡萄皮爾斯病及其媒介昆蟲之整合防治,結果顯示2012年開始,試驗樣區因媒介昆蟲密度明顯下降,已未出現葡萄皮爾斯病之病株,茲將實務推動成果簡述如下。

1. 化學藥劑防治

  白邊大葉蟬 (Kolla paulula) 為台灣葡萄皮爾斯病之媒介昆蟲 (圖 1),寄主植物 (host plant) 包括大白花咸豐草 (圖 2)、小花蔓澤蘭、紫花霍香薊與鴨跖草等雜草,葡萄則為其食料寄主 (food plant),農試所研究結果顯示在常溫下,白邊大葉蟬於任何一種寄主植物世代發育時間約為 2~3 個月,為降低其野外族群數量,本研究在 2009~2011 年的葡萄夏果與冬果催芽至萌芽前後的 2 個月,請農友參考植物保護手冊推薦於葡萄害蟲之藥劑,在園區外圍雜草,施用 28.8% 益達胺 (Imidacloprid) 溶液 6,000 倍、48.34% 丁基加保扶乳劑 (Carbosulfan) 2500 倍與 2.8% 賽洛寧 (lambda-Cyhalothrin) 乳劑 1000 倍,每種藥劑施用頻度為每 2 週一次,每種藥劑施用 3 次之後,輪用另種藥劑。結果顯示 2009~2011年的白邊大葉蟬第一次高峰族群數量比例,分別為 1.7: 1: 1.5,顯示化學藥劑可降低田間白邊大葉蟬數量,但效果並不明顯。田間族群密度主要還是受葉蟬寄主植物與氣候所影響。雖然如此,在確定媒介昆蟲棲息環境與主要寄主植物之前,化學藥劑仍然是壓制族群密度最可行的防治方法。

2. 雜草防治 - 白邊大葉蟬寄主植物之防治

  有鑑於化學藥劑防治白毛台白邊大葉蟬的效果不彰,自 2011 年 3 月開始調整策略,加強樣區內部與周圍的雜草防治,並以大白花鬼針 (spanish needles) 為防治目標,防治方式係由農友自行以割草機處理路邊與園區之大白花鬼針,每 1.5 個月防治一次。結果顯示 2011 年 3 月進行雜草防治之後,白邊大葉蟬族群數量為前一個月的0.2 倍,直到2012 年12月底,白邊大葉蟬的族群數量未再明顯升高。

  臺灣其他罹患葡萄皮爾斯病之坡地葡萄產區 (如苗栗縣卓蘭鎮及通霄鎮;台中市東勢區、后里區、外埔區與新社區;南投縣竹山鎮與草屯鎮),病害流行趨勢與產區大量存在白邊大葉蟬及其寄主植物有關。因此,坡地葡萄產區為葡萄皮爾斯病之高風險發生區,媒介昆蟲之防治重點,首重剷除白邊大葉蟬的寄主植物。葡萄為台灣高經濟價值果樹,以割草機防治雜草,耗費之人力與成本雖高,卻可大幅降低媒介昆蟲數量,同時對農業環境也是安全性高的防治方法。

3. 教育宣導

  為加強農友對葡萄皮爾斯病病徵與潛在媒介昆蟲發生環境的認識,防檢局 (BAPHIQ)每年邀請藥試所蘇秋竹博士與本人在台灣葡萄主要產區,舉行葡萄皮爾斯病與媒介昆蟲整合防治講習會,使農友可自主觀察與砍除葡萄皮爾斯病罹病株,並加強防治媒介昆蟲的寄主植物。

總結 - 以白毛台試驗樣區為例,農友根據上述方法,主動監測葡萄害蟲及葡萄皮爾斯病媒介昆蟲密度,在園區內外依據植保手冊推薦藥劑,適時進行害蟲與病害媒介昆蟲防治,並進行雜草防治,兩者使媒介昆蟲密度大幅降低,故園區罹患葡萄皮爾斯病的病株,逐年降低,至2012~2013年,試驗樣區已無罹病株出現。

單位:應用動物組

  • 圖1. 葡萄皮爾斯病之病徵及媒介葉蟬-白邊大葉蟬。
    圖2. 大白花咸豐草為白毛台葡萄產區之優勢雜草。
最後異動時間:2014-02-13 16:14:00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