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農業試驗所與農田水利署訂於 114 年 11 月 21 日至 114 年 11 月 24 日,於農試所大禮堂辦理「農業水資源精準管理科技決策支援體系」四年期(111–114 年度)綱要計畫總成果發表會暨展覽會,展現計畫推動以來的技術整合進展與研究成果亮點,開幕儀式於 11 月 21 日盛大展開,並透過實體展覽區完整呈現智慧灌溉示範、作物需水量建置、土壤水分監測、遙測應用、物聯網整合及決策支援模組開發等多項成果,展現科技支援農業用水管理的堅實基礎。
啟動跨域整合計畫提升農業用水韌性
農試所表示,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臺灣連年面臨乾旱、暴雨、淹水等複合型極端氣候事件,農業用水管理挑戰日增。為提升農業水資源精準管理,農業部責成該所與農田水利署共同召集,啟動 4 年期綱要計畫,結合各區農業改良場、中央氣象署及學研法人等協力推動,串聯水文、氣象、作物栽培、土壤、與資訊科技等跨域能量,建構「基盤資料-資訊整合-決策支援」完整資料鏈,以強化農業用水的即時性、精準性與韌性。
建構作物需水基盤與土壤水文監測,灌溉更精準
農試所說明,本次成果展覽分為「作物用水需求區」及「水資源供灌決策區」兩大展區,在作物用水需求區,展示計畫下所建立之作物基盤資料,涵蓋水稻、雜糧、蔬菜與果樹等多項作物之作物需水量與各生育期作物係數,並依照各地區農業生產特色,提出 4 區小尺度的最適灌溉模組。同時,土壤與水文監測方面,呈現桃園、臺中、嘉南與臺東等主要農業區土壤水力特性資料庫,以及運用地電阻層析(ERT)、遙測影像分析技術提升大範圍土壤水分監測能力,皆為奠基估算田間需水量使用與灌溉管理的重要依據。
強化農業水資源之監控及預警,建置跨域資訊決策支援模組
農試所進一步說明,在水資源供灌決策區,展示與中央氣象署合作發展高解析度展期(1~4 週)至長期(1~6 個月)降雨預報與 4 個示範灌區流量預報技術,支援農業水資源之監控及預警。最後,聚焦於本計畫建置之「農業水資源決策支援模組」,整合跨域決策資訊,精進各項計畫之試驗、調查、加值、模擬等研究成果,依據供需決策過程之上、中、下游資訊關聯予以串接,透過雲端資料庫整合加值服務方式,建構農業水資源動態決策模組與加值資料庫,支援決策的即時性與提升精準度。
四年期成果曝光,拉近科研與大眾距離
農試所最後說明,此次成果展同步展出四年期計畫研究出版物,包括 111 年成果共識會資料輯、 112–114 年成果資料輯以及《灌溉技術指引手冊》,完整呈現跨域技術整合、試驗成果與應用模式。活動現場採動靜態展覽並行,輪播各計畫團隊成果影片與四年期計畫總成果影片,並結合農業試驗所 130 周年所慶,納入互動小遊戲,拉近民眾與科研之距離。
農試所強調,自 111 年計畫啟動以來,已建構我國農業水資源管理的關鍵基盤,整合跨領域資料與技術,未來將持續深化成果應用,支援農業部推動韌性及穩定糧食生產等政策,提升我國農業面對氣候變遷的調適能力。
農業試驗所聯絡人:
主任秘書徐煇妃 電話:04-23317003
作物組李長沛組長 電話:04-23317100
作物組侯雅玲助理研究員 電話:04-23317121






